预测预报 |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2012年08月02日 |
截至7月12日,水稻重大病虫累计发生4.1亿亩,同比增加20.8%,累计防治面积4.7亿亩,同比增加21.6%。随着早稻成熟收割,本周“两迁”害虫陆续北迁危害,长江中下游、江淮稻区迁入峰明显;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南方稻区发病范围进一步扩大,累计发生70.6万亩,比上周增加41.9%。东亚飞蝗夏蝗大部已进入产卵盛期,南方部分蝗区秋蝗开始出土;北方农牧交错区土蝗累计发生3464万亩,比上周增加6.5%。玉米二点委夜蛾累计发生1735万亩,比上周增加13.6%,同比减少46%。马铃薯晚疫病发生1389万亩,同比增加83.4%,防治1360万亩,同比增加93%。我部在江西召开现场会,部署水稻重大病虫防控工作。
一、水稻重大病虫
(一)发生概况。截至7月12日,水稻病虫全国累计发生4.1亿亩,比上周增加16.5%,同比增加20.8%。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累计发生面积分别为1.3亿亩、6843万亩,分别较上年同期增加73.5%、26.2%。其中,稻飞虱在长江流域进一步北扩,多点监测到百头以上迁入峰,田间百丛虫量一般100-500头,高于常年。西南大部稻区田间虫量有所回升,百丛虫量一般1200-1800头,贵州平均高达2900头,重庆石柱个别田块高达16万头。华南、江南、长江中游早稻经有效防控以及进入成熟收获期,田间虫量明显下降,百丛虫量一般500-850头,但部分中稻发生较为严重,如湖北枝江局部高达1.6万头。稻纵卷叶螟在长江中下游稻区蛾量突增,太湖及里下河局部亩蛾量700-1200头,最高达5600头,田间幼虫密度一般2000-4000头。其他稻区防治后田间幼虫量均有下降,西南、华南大部、江南东部一般低于400头。水稻螟虫累计发生1.0亿亩,较上周增加9.8%,湖南、湖北陆续进入二代二化螟盛孵期,亩幼虫量一般1600-2000头,枯鞘率一般低于5%。稻瘟病和纹枯病累计发生1704万亩和8443万亩,较上周增加19.2%和14.8%,稻瘟病病叶率一般低于5%,纹枯病病株率一般20%-25%。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南方稻区发病范围进一步扩大,累计发生70.6万亩,较上周增加41.9%,但经防治,危害较轻,大部病丛率一般低于3%。
预计下阶段“两迁”害虫在长江中下游、江淮稻区的迁入量将进一步增加,单季中稻区田间虫量进一步上升;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在西南、江南、华南中晚稻区发生面积进一步扩大。
(二)防治进展。针对水稻病虫发生的严峻态势,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开展病虫防控指导工作。7月10日,农业部在江西省召开水稻重大病虫防控现场会,要求各级农业植保部门突出区域重点、落实关键措施、转变防控方式,全力组织做好防控工作。7月12-13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下半年重大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进一步分析病虫发生形势,安排部署监测防控工作。截至目前,水稻病虫累计防治4.7亿亩,同比增加21.6%。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稻瘟病、纹枯病累计防治面积分别为1.3亿亩、5934万亩、1.1亿亩、3030万亩、9723万亩,防治效果达80%以上。
二、蝗虫
(一)发生概况。截至7月12日,农区蝗虫累计发生4744万亩。其中,东亚飞蝗夏蝗进入产卵盛期,南方部分蝗区秋蝗开始出土。西藏飞蝗在四川、西藏和青海累计发生25.33万亩,比上周增加17万亩,同比减少66.2%。亚洲飞蝗在新疆累计发生60.4万亩,同比增加9.8%。北方农牧交错区土蝗累计发生3463.7万亩,比上周增加210万亩,新疆、内蒙古局部高密度点片经防治后密度明显下降。
(二)防治进展。目前,夏蝗防控工作已基本结束,防控效果显著,实现了飞蝗不起飞、不扩散、不危害的目标。全国累计完成蝗虫防治面积2105.3万亩,同比增加55.7%。其中,东亚飞蝗、西藏飞蝗、亚洲飞蝗、北方农牧交错区土蝗防治面积分别为874万亩、17.7万亩、23.5万亩,1190万亩。
二、其它病虫
玉米二点委夜蛾已在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北京等7省市发生1735万亩,累计防治1541万亩。经有效防控,各地幼虫密度较低、危害程度较轻,被害株率总体在2%以下。玉米螟累计发生6963万亩,累计防治5560万亩,东北地区进入一代幼虫发生盛期,田间虫卵量上升明显;马铃薯晚疫病累计发生1389万亩,同比增加83.4%;累计防治1360万亩,同比增加93%。二代、三代棉铃虫累计发生2821万亩,累计防治2608万亩,大部棉区棉铃虫进入三代卵期,平均百株累计卵量一般在30头以下,安徽局部最高达121头。草地螟一代幼虫发生为害基本结束,累计发生350万亩,已完成防治面积311万亩,较好地控制了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