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查询 > 植保技术

2018年全国农区鼠害防控技术方案

2018-03-16 10:03 来源: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作者: 【字体:

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会商分析预测,2018年全国农区鼠害总体呈中等至偏重发生趋势,东北、华南及西北部分地区呈偏重至大发生态势,特别是粮改经(豆)、稻鱼(虾)循环种养殖区等种植结构调整地区鼠密度高,危害加重。预计全国农田鼠害发生面积4.36亿亩次,农户发生1.17亿户。为做好2017年农区鼠害防控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农区鼠害防控率达60%以上,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鼠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农田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农户鼠密度控制在1%以下;实现“防灾、防病、保粮、保安全、保生态”的农区鼠害防控总体目标。

二、防控重点及策略

重点抓好粮改经(豆)、稻鱼(虾)循环种养殖区等种植结构调整地区、良种南繁基地、南方冬春季瓜菜田的鼠害防控。加大江河湖库滩区及草原、林地和山区周边等害鼠栖息地治理,确保春季灭鼠保播种、秋季灭鼠保归仓,实现全年防控目标。针对农田重点发生区域,抓住关键时期、关键技术,推行统一灭鼠模式,加强“五统一”灭鼠技术、“毒饵站”灭鼠技术和TBS灭鼠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三、防控技术措施

(一)主要技术措施

1. 鼠情监测技术

一是鼠夹法监测。鼠夹法也叫夹日(夜)法,采取直线形布夹,按5×50米(或10×20米)布放,每次布100-150夹;农舍每户布夹2个,每次调查50户,每次布100夹次;鼠夹灵敏度控制在为4-5克为宜,以生花生米或向日葵种子为诱饵,晚放晨收,根据捕获的鼠种数量和有效夹数计算捕获率。对捕获鼠的鼠种进行分类,测试体重、体长、雌性胚胎数及雄性睾丸下降状况等指标。

二是TBS监测。选择区域面积300-500亩的田块,沿田边单侧(或两侧)分别间隔600米设置4个直线形TBS围栏。每个围栏采用长60米、孔径≤1cm的金属网围栏,依选择地块特点,于田块边缘(田埂)按直线方式固定。围栏地上部分高45厘米,埋入地下的深度为15厘米,沿围栏边缘每间隔5米平齐地面剪一长宽约5厘米的洞口,每个洞口设置捕鼠桶(或连续捕鼠笼)1个(共12个)。捕鼠桶或(连续捕鼠笼)开口设置为2种,一种为全部朝向田块外部;另一种为间隔反向放置。将设置好捕鼠桶(或连续捕鼠笼)进行编号。每天早晨巡视检查围栏和捕鼠桶 (或连续捕鼠笼),及时取出桶内捕获鼠。每天记录捕获鼠所在的笼/桶编号,及鼠种、雌雄、体重、体长、雌性胚胎数及雄性睾丸下降状况等指标,条件允许情况下冻存于-20℃冰柜,留待制作标本。TBS监测设备放置时间为作物播种前10天至收获后1个月,每月统计捕鼠总量。

三是物联网监测技术。将鼠害智能信息采集系统硬件端放置在监测区域,农田每个监测点布设物联网设备(智能信息采集系统硬件端VIMS4.0)5套,连续20天,相当于100夹夜。每个农户放置物联网设备1套。设备开机自动接入数据中心,数据自动同步后即进入监测状态,害鼠从设备中通过即记录害鼠影像、体重及环境参数等数据指标,并自动将数据上传至数据中心,大数据中心平台接收到数据传入后,启动智能识别系统自动对害鼠鼠种进行分类,并输出体重、体长、尾长等系列数据指标,通过可视化系统分析监测区域鼠种分布、群落结构、数量动态、密度变化趋势、年龄结构、身体指标等数据。监测人员可通过电脑端登录数据管理系统或手机APP端直接查看。每月定时为物联网硬件设备充电,避免智能信息采集系统硬件端长时间水中浸泡。

2.统一灭鼠技术

对于农田捕获率达3%、农户捕获率达1%的田块或农舍,实行“统一组织领导、统一筹集资金、统一宣传培训、统一鼠药供应、统一配投毒饵”,投放毒饵时要按照“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田”的原则全面开展统一灭鼠。以鼢鼠等地下鼠为优势鼠种的地区重点采用弓箭射杀为主;地上鼠可采用杀鼠剂配制毒饵灭杀,可选用第一代(杀鼠醚、杀鼠灵)或第二代(溴敌隆、溴鼠灵)抗凝血杀鼠剂,选择新鲜的小麦、大米(稻谷)、玉米为基饵配成毒饵,根据鼠密度范围采用一次性饱和投饵,每亩投放100-200克(在采用化学杀鼠剂灭鼠时应配备专用解毒剂维生素K1),也可采用生物灭鼠剂雷公藤甲素毒饵每亩投放100-200克;对于鼠密度持续较高的地区,可采用不育剂莪术醇与化学杀鼠剂配合使用,采用一次性饱和投饵,每亩同时投放化学杀鼠剂毒饵100克与不育剂毒饵100克,以化学杀鼠剂杀灭降低播种前鼠密度、减少对作物播种与出苗的影响,通过不育剂控制鼠害繁殖,降低出生率,实现可持续控制。

3.毒饵站灭鼠技术

毒饵站是指鼠类能够自由进入取食而其他动物(如鸡、鸭、猫、狗、猪等)不能进入或取食且能盛放毒饵的一种装置。农区灭鼠中推广应用的毒饵站种类较多,主要类型有竹筒毒饵站、PVC管毒饵站、矿泉水瓶(或可乐等饮料瓶)毒饵站、花钵毒饵站、简瓦毒饵站、瓦筒毒饵站等。选择当地取材方便的材料制作毒饵站,鼠密度在10%以下的农田,每亩放置毒饵站1个;鼠密度在10%以上的农田,每亩放置毒饵站2个,用铁丝将毒饵站固定于田埂或沟渠边,离地面2-3厘米。农舍每户投放毒饵站2个,重点放置在房前屋后、厨房、粮仓、畜禽圈等鼠类经常活动的地方,用砖块等固定。每个毒饵站放置毒饵20-30克,放置3天后根据害鼠取食情况补充毒饵,可使用杀鼠迷、溴敌隆或溴鼠灵等抗凝血杀鼠剂配成的毒饵。毒饵站一般可摆入2-3个月,并可重复使用。

4. TBS灭鼠技术

TBS也称围栏+捕鼠器灭鼠技术,选择鼠密度较高的农田,在春播或插秧前沿田边(或田埂)设置一个长60米的线形TBS(L-TBS)、孔径≤1厘米的金属网围栏,按直线方式固定,围栏地上部分高45厘米,埋入地下的深度为15厘米,每5米设置一个捕鼠器(连续捕鼠笼或捕鼠桶),共12个。每个捕鼠桶上部直径25-30 厘米,下部直径30-35 厘米,筒高50-55厘米,底部留4个直径小于0.5 厘米的圆孔,使筒内雨水能够渗出。紧贴围栏与捕鼠器平齐地面剪一长宽约5厘米的洞口,连续捕鼠笼或捕鼠桶开口朝向相反的方向。也可在田间围成矩形TBS(R-TBS)20×10米的围栏,并在周边设置12个筒状捕鼠器,利用鼠类行为习性捕杀害鼠。区域面积300亩左右田块,可设置4个,围栏设置的时间为整个作物的生长期。

(二)防控重点对象及防治时期

1.东北地区。以褐家鼠、黑线仓鼠、黑线姬鼠、大仓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春播前,秋季防治时期为9月下旬到10月下旬。

2.华北地区。以褐家鼠、黑线仓鼠、中华鼢鼠、长爪沙鼠、达乌尔黄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秋季防治时期为9月下旬到10月下旬。

3.西北地区。以中华鼢鼠、褐家鼠、小家鼠、灰仓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秋季防治时期为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

4.华东地区。以黑线姬鼠、黄胸鼠、褐家鼠、黄毛鼠、大仓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3月中旬至4月中旬,秋季防治时期为10月上旬到10月下旬。

5.华中地区。以黑线姬鼠、褐家鼠、棕色田鼠、黄胸鼠、大仓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3月上旬至4月中旬,秋季防治时期为11月上旬到12月中旬。

6.华南地区。以黄毛鼠、板齿鼠、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2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季防治时期为11月中旬到12月下旬。

7.西南地区。以褐家鼠、短尾鼩、黑线姬鼠、黄胸鼠、高山姬鼠等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秋季防治时期为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鼠害是农业领域重要的生物灾害,害鼠不仅为害各种农作物,破坏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同时鼠类还传播多种鼠传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鼠害防控是农业领域重要的防灾减灾工作,是“公共植保”职能的具体体现,也是一项特殊的公益性事业。各地要高度重视,建立相关组织机构,加强鼠情监测,掌握害鼠发生动态,制定防控方案,及时动员和发动群众开展灭鼠。

(二)落实属地责任制。农区鼠害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群众身体健康,而且也是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灾害之一,根据上级要求,鼠害防控实行属地化管理,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政府组织、农民广泛参与”的原则,及时组织开展农区鼠害防控工作

(三)加强技术指导。有效防控鼠害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各级农业植保部门要做好鼠情监测和预报发布,制定科学防控方案,建立统一灭鼠示范区,展示科学灭鼠技术,开展宣传培训,加强安全灭鼠技术指导。严禁在灭鼠中使用毒鼠强等剧毒急性杀鼠剂,防止灭鼠过程中发生人畜中毒或死亡等安全事故。

【我要纠错】【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