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查询 > 植保技术

安乡县稻瘟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2017-03-20 15:03 来源:常德市植保植检站 作者:安乡县植保植检站 【字体:

安乡县地处洞庭湖区西北部,是一个具有典型湖区生态特征的农业大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4万hm2以上,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种植结构、种植品种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全县早稻稻瘟病尤其是穗颈瘟发生越来越普遍,程度越来越严重。2015年全县稻瘟病发生面积40.0 hm2,成灾面积0,绝收面积0;2016年稻瘟病发生面积966.7 hm2,成灾面积13.3 hm2,绝收面积6.7 hm2。

1  原因分析

1.1  气候因素

水稻稻瘟病是由稻梨孢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引起的水稻重要病害。病菌在适温及有水滴情况下6.0~7.0h就能侵入寄主,持续水滴时间越长,侵入率就越高。当气温在20.0~30.0℃,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有利于稻瘟病发生。在22.0~28.0℃范围内,湿度越高发病越重。分析近两年破口至蜡熟期气象资料可知,2015年6月1日~7月10日雨日25个(比常年多5.4个),日照时数115.7h(比常年少77.8h),平均湿度74.6%(比常年高0.3%);2016年同期雨日26个(比常年多6.4个),日照时数96.9h(比常年少96.6h),平均湿度82.9%(比常年高8.6%)。破口至蜡熟期雨日多、日照时数短都为稻瘟病尤其穗颈瘟的发生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表1  2015~2016年6月1日~7月10日相关气象指标

年份

雨日

(个)

日照时数

(小时)

平均湿度

(%)

降雨量

(㎜)

2016

26.0

96.9

82.9

188.9

2015

25.0

115.7

74.6

327.0

常年

19.6

193.5

74.3

220.6

1.2  品种因素

据调查,安乡县稻瘟病发病重的品种有87早820、浙辐7号、潭两优143等。这几个品种对稻瘟病尤其是穗颈瘟的抗性均较弱,也是导致稻瘟病流行的原因。

1.3  栽培管理及防治因素

一是菌源充足。全县自留种常规稻的栽培面积仍然很大,为稻瘟病的发生流行提供了充足的菌源。二是新生代农户缺乏经验。随着“旱改水”、“土地流转”的推进,一部分没有水稻种植经验的人也加入了水稻种植行业,对水稻病虫害的发生、防治缺乏认识。三是农户重视度不够。稻瘟病是近年才开始在全县发生流行的。县植保部门虽然通过《病虫情报》等途径对农户进行了稻瘟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宣传,但是还没有让农户真正的重视起来,对稻瘟病疏于防治。如农户大部分不重视种子消毒处理。2016年县植保站对县域内三个水稻主产乡镇的90户农户进行了调查,除参与集中育秧的27户农户统一进行了种子消毒外,其余的农户均未能主动进行种子消毒。四是缺乏对口药剂。由于稻瘟病常年在安乡不属于危害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当地农资市场缺乏相应的对口药剂。

2  防治对策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抓好全县稻瘟病的防控,把稻瘟病对水稻安全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加强宣传,提高农户认识水平

县植保、粮油等部门需进一步加强稻瘟病防治的宣传,提高广大农户对稻瘟病危害性的认识,从而提高稻瘟病的处置率,减少因稻瘟病造成的损失。

2.2  种植抗病品种

筛选一批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抗病品种,在全县尤其是稻瘟病重发区推广种植。

2.3  减少菌源

一是把好种子消毒关:可使用1%石灰石、咪鲜胺、强氯精等浸种,进行种子消毒。二是处理病稻草。病稻草还田应犁翻于水和泥土中沤烂;用作堆肥应在腐熟后施用。

2.4  加强栽培管理栽培

稻瘟病孢子的形成和萌发均需要高湿条件。搞好田间培管——施足基肥,不偏施氮肥,开设明沟暗渠,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无效分蘖,控制田间小气候——促进根系纵深生长,提高抗病力。

2.5  药剂防治

一是县植保部门要抓好田间调查,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指导大面积防控工作开展。如遇破口至蜡熟期雨日多,日照时数短,应及时发布紧急防治信息。防治药剂可选用高含量三环唑、嘧菌酯、稻瘟灵、吡唑醚菌酯、肟菌•戊唑醇、四霉素等。二是政府在稻瘟病重病区采购专业化防治服务进行应对,控制稻瘟病的发生蔓延。

【我要纠错】【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