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查询 > 植保技术

桃江县稻秆潜蝇发生规律初探

2017-03-06 16:03 来源:益阳市植保植检站 作者:桃江县植保植检站 【字体:

稻秆潜蝇又名稻潜蝇、稻钻心蝇,主要为害水稻,在桃江县发生为害有逐年加重趋势,已由原来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前期以初孵幼虫借露水沿叶背向下移动浸入啃食心叶及幼叶为主,后期为害幼穗。

一、发生概况

桃江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90万亩,其中早稻36万亩,一季稻17万亩,晚稻37万亩。稻秆潜蝇发生面积逐年上升,2012年发生面积1万亩,2013年发生面积1万亩,2014年发生面积3万亩,2015年发生面积10万亩,2016年发生面积30万亩。从2015年开始,发生面积每年以3倍速度递增。

据大田调查:5月30日,早稻为害株率12.1%,最高31.75%。6月23日,一季稻为害株率0.74%。7月10日,一季稻为害株率1.75%。8月5日,晚稻为害株率1.5%。8月10日,晚稻为害株率19.33%,最高35.00%。9月26日,晚稻为害株率13.69%,最高19.17%,为害损失率0.38%。

一代主要为害早稻秧田和早稻,一代幼虫盛发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二代为害一季稻、晚稻秧田和晚稻,二代幼虫盛发期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一季稻幼虫盛发期在7月上中旬;晚稻幼虫盛发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

二、发生为害特点

稻秆潜蝇属完全变态昆虫。在我县一年发生三代,一代主要在早稻上为害,二代在一季稻和晚稻上为害,一代和二代主要为害水稻心叶和幼穗,三代在其他寄主上越冬。据发育进度调查数据显示,5月25日,幼虫占56.6%,蛹占43.4%,羽化占3.3%。6月12日,幼虫占36.7%,蛹占63.3%,羽化占40.0%。8月10日,幼虫占88.7%,蛹占11.3%,羽化占1.9%。9月上旬,蛹占60-80%,9月中旬成虫陆续羽化,在其他寄主作物上以三代幼虫越冬。一代幼虫高峰在5月上旬,发蛹高峰在6月中旬,羽化高峰在6月下旬。二代幼虫高峰一季稻上7月上旬,晚稻上8月上旬,发蛹高峰在9月上旬,羽化高峰在9月下旬。三代幼虫在10月中旬至11月低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

幼虫在水稻苗期取食叶片造成破叶;水稻幼穗分化期危害幼穗而形成扭曲短小的白穗,部分粒壳变白称为“花白穗”,以及孕穗期抽出的叶片也有长条形孔洞。幼虫不转株为害,老熟后,大多爬至植株叶鞘内侧化蛹,一般1鞘1蛹。

1、为害程度有地区差异。稻秆潜蝇喜阴凉和阴湿环境,山丘区发生重于平原区,浮丘山镇水口山村、牛田镇三塘湾村稻秆潜蝇发生要重于地势较为平坦的石牛江镇九家塅村。

2、温度影响较大。气温低的年份发生为害较重。

3、喜欢在生长嫩绿的稻苗产卵为害。在同一地区,肥料水平高,生长嫩绿的稻田发生较重。

三、防治策略

1、农业防治

①处理越冬虫源。冬季清除空闲田、田梗、水沟边杂草,以减少稻秆潜蝇的越冬寄主植物,降低越冬虫口基数。对空闲田、作物田进行及时翻耕,在化蛹初期结合春耕灌水,能起到较好的杀蛹作用,减少冬后基数。

②适当推迟秧田揭膜时间。越冬代稻秆潜蝇一般集中在秧苗上产卵,因此,适当控制揭膜时间,可降低秧苗着卵量。

2、化学防治

抓住最佳时期,对症下药,是科学防控的关键。掌握在成虫盛发期,或幼虫盛孵期施药为宜。为害株以稻苗刚展出的“破叶株”为标识,秧田期被害株率1%以上、大田被害株率在3%-5%时进行防治。在害虫卵孵盛期,可使用熏蒸触杀类药剂,大田防治应使用内吸性药剂。

①秧田防治

苗床施药宜在成虫盛发到卵孵始盛期用药。用48%毒死蜱、高含量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等喷雾防治。

②大田防治

及时查清虫源,在卵孵始盛到盛期,用48%毒死蜱、1.8%阿维菌素或甲维盐兑水喷雾,严重的5-7天后再防治一次。防治适期:一般在3叶至5叶期防治效果较好,早稻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一季稻6月下旬至7月上旬;晚稻8月上旬。

表1    稻秆潜蛹发育进度数据

调查日期

总虫

活虫

1龄

2龄

3龄

4龄

5龄

预蛹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化蛹

5/25

30

30

16

1

1

1

3

7

1

13

53.3

3.3

3.3

3.3

10.0

23.3

3.3

43.4

6/12

30

30

2

9

2

1

4

12

19

6.7

30.0

6.7

3.3

13.3

40.0

63.3

8/10

53

53

9

33

5

3

2

1

6

17.0

62.3

9.4

5.7

3.8

1.9

11.3

9月

上旬

在赫山现场会9月8日调查发现化蛹率60-80%

 

表2   稻秆潜蝇大田为害情况

调查日期

类型田

调查蔸数

调查株数

为害株

为害株率

损失率

5/30

早抛

40

640

65

10.2

一代

早抛

25

400

127

31.75

中抛

40

600

50

8.3

迟抛

20

340

27

7.94

平均

12.1

6/23

一季

835

3

0.36

二代

625

7

1.12

0.74

7/10

一季

400

7

1.75

8/5

早晚

50

500

7

1.4

迟晚

35

315

5

1.59

1.50

8/10

早晚

20

260

53

20.38

中晚

30

360

32

8.89

中晚

20

360

67

18.61

迟晚

20

240

84

35.00

19.33

9/26

早晚

10

120

23

19.17

0.73

中晚

10

120

7

0.58

0.21

中晚

10

120

20

16.67

0.46

迟晚

10

120

22

18.33

0.12

13.69

0.38

【我要纠错】【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