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查询 > 植保技术

2015年常德市早稻病虫害损失率评估试验报告

2015-12-31 10:12 来源:常德市植保植检站 作者:常德市植保植检站 【字体: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作物及试验田概况

参试品种为两优42,早稻。试验安排在常德市鼎城区镇德桥镇刘家桥村,属双季稻区,试验田面积2 001,肥力、管理水平中等。322日播种,422日抛栽,610日左右破口抽穗,716日成熟收割。

1.1.2  试验防治对象及病虫发生情况

试验防治对象主要为: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穗期病害,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病虫总体偏轻发生,其中纹枯病偏重发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偏轻发生,稻曲病、稻瘟病未发生。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与安排

采取小区对比试验,设ABCDEFGH 8个处理,3个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55.2 m²,小区间用田埂隔开,试验田周边设2 m宽保护行,施药时小区间用1.5 m彩条布隔挡防止药液漂移。各处理的土壤类型、种植期、肥水等生产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基本一致。

A:综合防治区,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按照防治指标和防治规程,对所有病虫害进行科学的综合防治;B:纹枯病不防区,全生育期不防治纹枯病;C:稻曲病、稻瘟病等穗期病害不防区,全生育期不防治稻曲病、稻瘟病等穗期病害;D:二化螟不防区,全生育期不防治二化螟;E:稻飞虱不防区,全生育期不防治稻飞虱;F:稻纵卷叶螟不防区,全生育期不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G: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均不防区,全生育期不防治稻纵卷叶螟;H:非防区,田间全生育期不进行任何防治,使病虫害自然发生。

1  小区排列

保护带

A

B

C

D

E

F

G

H

E

D

G

B

H

C

A

F

C

F

B

A

G

D

H

E

保护带

1.2.2  施药方案

试验使用农旺3WBD-18型电动喷雾器(台州市路桥恒辉喷雾器厂生产)喷雾,对水量前期为30 kg/667 m²,后期为45 kg/667 m²2次施药时间、防治对象及药剂用量如表2所示。

 

2  施药方案

施药时间

防治对象

防治药剂及用量

05-12

二化螟

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杜邦公司)10 ml/667 m²

06-10

纹枯病、稻病等穗期病害、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

壮谷动力(18%苯甲.丙环唑)50 g/667m²、嘧菌酯(250 g/l50 ml/667 m²、康宽10 ml/667 m²10%唏啶虫胺20 g/667 m²908010%四氯虫酰胺)15 g/667 m²

1.2.3  病虫调查

按照《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水稻病虫测报调查方法调查。施药前和每种病虫发生危害定局后各调查1次病虫发生指标。纹枯病调查:每小区定3个点,定点调查发病株数(分级);稻曲病调查:每小区平行跳跃式取5个点,每点查2蔸,查总穗数、病穗数(分级);二化螟调查:选取一行稻,连续调查20蔸,查总株数、枯心率或白穗率;稻飞虱调查:每小区平行跳跃式取5个点,每点调查2蔸,查稻飞虱量;稻纵卷叶螟调查:每小区平行跳跃式取5个点,每点查2蔸,查总株数、卷叶数和虫量。

1.2.4  实收测产

每小区的稻谷用机械收获后分别装袋并称重,随机抽取约1 kg稻谷进行称重、晒干、去杂,测定杂质含量,采用高温烘干法测定水分含量,并计算实际产量。

1.2.5  数据统计

损失率(%)=[(病虫综合防治区产量一病虫不同处理区产量)/病虫综合防治区产量]*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虫发生情况比较

从表3可见,稻飞虱百蔸虫量:非防区656.7头和稻飞虱不防区533.3头均明显高于综合防治区13.3头;稻纵卷叶螟卷叶率:非防区与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二化螟和稻纵均不防区与综合防治区差异显著;二化螟枯鞘株率:非防区、二化螟不防区和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不防区均高于综合防治区,但他们之间差异不显著;纹枯病病指:非防区和纹枯病不防区均高于综合防治区,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3  主要病虫发生危害情况调查

处理

纹枯病病指

二化螟枯鞘株率(%

稻飞虱百蔸虫量(头)

卷叶螟卷叶率(%

综合防治区

28.7 aA

1.2abcA

13.3 bB

17bB

非防区

36.6 aA

2.8aA

656.7aA

31.3abAB

纹枯病不防区

34.7 aA

0.2cA

16.7 bB

25 bAB

穗期病害不防区

31 aA

0.8abcA

16.7bB

20 bAB

二化螟不防区

33.3aA

2.8aA

16.7 bB

28.3a bAB

稻飞虱不防区

32.3 aA

0.5cA

533 .3aA

17.3 bB

稻纵卷叶螟不防区

30.1 aA

1abcA

13.3bB

34 abAB

二化螟和稻纵均不防区

35.9aA

2.5aA

13.3bB

43.7aA

注: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2.2  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4可见,各处理稻谷平均损失率差异不显著。

4  主要病虫害对晚稻产量损失统计

处理

小区面积(m2

小区产量(kg

667 m2产量(kg

损失产量(kg/667 m2

损失率(%

综合防治区

55.2

37.4

451.9

0.0

 

非防区

55.2

33.6

406.0

45.9

10.2 A

纹枯病不防区

55.2

35.1

424.1

27.8

6.1 A

穗期病害不防区

55.2

39.1

472.5

-20.5

-4.5 A

二化螟不防区

55.2

38.2

461.6

-9.7

-2.1 A

稻飞虱不防区

55.2

38.6

466.4

-14.5

-3.2 A

稻纵卷叶螟不防区

55.2

34.2

413.3

38.7

8.6A

二化螟和稻纵均不防区

55.2

32.6

393.9

58.0

12.8 A

注: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3  讨论

早稻病虫害损失率评估试验证明,早稻在各病虫偏轻发生的情况下,防治与不防治对产量没有太大影响。加强病虫监测预警,科学指导防治,对减少粮食产量损失、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我要纠错】【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