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查询 > 植保技术

水稻病虫田间诊断检索

2015-04-20 15:04 来源:邵东县植保植检站 作者:吴社高 【字体:

笔者根据多年的田间病虫调查、诊断实践,再结合书本知识,将水稻病虫田间诊断检索录于后,以飨读者。

一、水稻秧田烂种死苗病害诊断

秧田常见病害有立枯病、绵腐病两种,另有生理性烂秧,三种烂种、死苗。

1.1、茎基部与谷粒相接处有白色绵状物,且绵状物成团——绵腐病。

1.2、没有白色绵团。

1.2.1、茎基部变褐色或腐软,全株黄褐枯死,病部长出粉红色霉状物——立枯病。

1.2.2、全株青枯而死或幼芽卷曲变黄褐色,幼根变黑,病部无粉红色霉状物——生理性烂秧。

二、田间水稻枯心苗诊断

田间枯心苗有虫害、鼠害、病害三类,对症施药,方能凑效。

1、枯心苗集中于田边。

1.1轻轻一扯就出,茎秆基部大部被咬断,被害处缺刻不整齐——蝼蛄为害。

1.2、轻轻一扯能出,茎基部未被咬断,茎秆上有蛀孔——大螟为害。

2、枯心苗田边、田中均有。

2.2.1、枯心苗基部腐烂并有恶臭味——细菌性基腐病为害。

2.2.2、茎秆基部全部或大部分被咬断,缺刻处不整齐,并常呈环茎食去三分之二以上的缺刻——害鼠为害。

三、稻瘟病的诊断

水稻叶片上产生班点易与稻瘟病混淆的常见病害有:胡麻斑病、褐条病(茶鞘病、紫杆病)、褐色叶枯病、稻叶黑粉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褐条病、生理性赤枯病等。

1、病部着有有色霉(粉)层,或着有有色颗粒状物(菌浓)。

1.1、着有绿色霉层。

1.1.1、病斑着生在嫩叶上,暗绿色,圆形或近圆形,病部覆有绿色霉层——急性型叶瘟。

1.1.2、嫩叶、老叶上均有,病斑梭形,对光一照,可见病斑两端或一端有一坏死线(暗褐色),病部覆有绿色霉层——慢性叶瘟。

1.2着有黑色粉层。

病斑暗褐色,稍隆起,成黑色短线状条斑,局限于叶脉之间,病部有黑色粉层——稻叶黑粉病。

1.3着有球状菌浓(似眼屎)

1.3.1、病斑与叶片等长。

在水稻前中期发病见多,先紫褐色条斑,后延伸与叶片等长,病部有少而大的黄白色菌脓,闻有臭味——细菌性褐条病。

1.3.2、病斑短。

先暗绿色半透明小点,沿叶脉扩展成水渍状条斑,橙褐色,两端仍呈暗色,对光观察叶片,条斑呈透明状,病部有多而小的蜜黄色菌浓——细菌性条斑病。

2、病部无霉层或菌脓。

2.1、新叶、老叶均有斑点。

2.1.1、病斑呈水渍状。

病斑初呈褐色水渍状小点,扩展后成不正形条斑,边缘现水渍状黄色晕纹——细菌性褐斑病。

2.1.2、病斑不呈水渍状。

2.1.2.1、病斑线状或短线状。

病斑边缘红褐色,中间灰色,线状或短线状,严重时数个病斑连接成长条形斑——褐条病(紫杆病、茶鞘病)。

2.1.2.2、病斑非短线状或非线状

病斑椭圆形,在放大镜下可见颜色深浅不同的同心圆,病斑中心黄褐色,外圈有黄色晕圈,病斑无坏死线——胡麻斑病。

2.2、老叶上呈现斑点。

2.2.1、病斑大,水稻生育中后期发病,叶不错位。

发病由基部叶片向上部叶片蔓延,剑叶不发病,叶片初现灰褐色小点,后变褐色短条形,最后成椭圆形或长纺锤形或不规则病斑,严重时,病斑融合,使叶片呈褐色枯死——褐色叶枯病。

2.2.2、病斑小,水稻前中期发病,叶错位。

2.2.2.1、斑上覆有铁锈似的粉层。

心叶黄白色,叶错位,斑上覆有铁锈似的粉层,植株矮化——缺锌僵苗。

2.2.2.2、斑上无铁锈似的粉层。叶绿色,斑点褐色,斑点外圈无晕圈,无坏死线,无铁锈似的霉层——缺钾僵苗。

四、水稻咀嚼式食叶性害虫的诊断

我县水稻上咀嚼式食叶性害虫常见的有;纵卷叶螟、显纹纵卷叶螟、稻螟蛉、稻象甲、粘虫、负泥虫、稻眼蝶、稻苞虫、稻巢螟等。现将其田间为害状、虫体为依据的诊断检索整理如下。

1、食叶肉,留表皮成白叶。

1.1、叶片纵卷。

1.1.1幼虫绿色。

幼虫绿色(成虫前翅二条黑色横纹,后翅一条,卵椭圆,扁平,卵散产,每处1-2粒)——纵卷叶螟。

1.1.2、幼虫黄绿色。

幼虫黄绿色(成虫前翅三条黑色横纹,后翅二条,卵淡黄色,扁平,长椭圆形,卵散产,每处常2-4粒)——显纹纵卷叶螟。

1.2、叶片不卷。

1.2.1、留下表皮成长条白斑。

1.2.1.1长条白斑集中于叶片上部或叶缘,成虫鞘翅,喙前伸成象鼻状,鞘翅背上有壶状黑班——稻水象甲。

1.2.1.2长条白斑集中于叶片中、下部。

叶上有虫,虫粪堆在虫背上——负泥虫。

2、叶肉、表皮全吃光,短缺刻状。

2.1、幼虫为害时结苞。

2.1.1食叶缘成缺刻,留叶中脉。老熟幼虫结粽子样三角苞,虫藏苞内,苞落水面。高龄幼虫食叶缘成缺刻,留下叶中脉,幼虫行走时背弯成弓——稻螟蛉。

2.1.2全叶吃光

2.1.2.1、结筒巢苞

幼虫在稻茎基部作筒巢,潜伏在巢中,夜间出来切断水面附近叶片和嫩心,拖进巢内取食(成虫灰黄白色,前翅长方形,外缘有黄、白、黑花边状横纹。卵粟子形。幼虫前胸、前足黑褐色)——稻巢螟。

2.1.2.2、纵卷多叶成多叶苞。

幼虫缀2-8片叶作包,取食叶片,全叶食光(成虫为蝶类,白天活动,黑褐色,前翅有白色半透明斑纹8个,排成半环形。幼虫头部有“W”环纹)——稻苞虫。

2.2、幼虫为害时不结苞。

2.2.1、叶面为害后留下横排小孔。

主要为害秧苗,成虫取食秧苗心叶,被害叶伸展后,轻的叶面出现横排小孔,重的秧苗折断,漂浮水面(成虫灰黄色,口喙成象鼻状,鞘翅背上无壶状黑褐斑)——稻象甲。

2.2.2、叶面为害后未留横排小孔,叶片全吃光。

2.2.2.1、稻丛间留有粪粒。

主要在晚稻后期为害,幼虫有5条明显背线——粘虫。

2.2.2.2、稻丛间未留有粪粒。

(成虫为蝶类,静止时双翅竖立于背,前翅正、反面各有2个蛇眼状斑纹,一大一小。)幼虫草绿色,头部有1对角状突起,形状如猫头,尾部分叉——稻眼蝶。

五、稻纵卷叶螟田间赶蛾判断

稻纵卷叶螟田间赶蛾是确定成虫高峰期、发生量的关键调查工作。但田间赶蛾时,会杂有其它多种飞蛾,容易混淆。为提高测报准确度,必须将不同飞蛾区别开来。目前田间易与混淆的飞蛾主要有:二化螟、稻巢螟、稻螟蛉、粘虫、稻苞虫、稻眼蝶、豆小飞蝶、杂草蛾等。

1、成虫静止时翅竖立于体背。

1.1、成虫体色黑褐色,色深,翅上有白斑,虫体大——稻苞虫。

1.2成虫体灰黄色,色浅,翅上有2个蛇眼斑(中间黑褐色,外有黄色环),虫体大——稻眼蝶。

1.3、成虫体紫蓝色,颜色深于纵卷叶螟蛾,虫体稍大于纵卷叶螟蛾——豆小飞蝶。

2、成虫静止时翅复于体背,呈屋脊状。

2.1、飞蛾虫体远大于纵卷叶螟蛾。

2.1.1、飞蛾体色深黄色。

成虫静止时翅上有两条平行的深紫红色宽斜纹,虫体深黄色,虫体大——稻螟蛉。

2.1.2、飞蛾体色淡褐色或灰褐色。

2.1.2.1、飞蛾淡褐色,从翅基到外缘有一深灰褐色纵纹,降落显笨重,后翅白色——大螟。

2.1.2.2、飞蛾灰褐色,前翅有2个淡黄色圆斑,后翅外缘灰色——粘虫。

2.2、飞蛾虫体与纵卷叶螟大小差不多。

2.2.1、降落时俯冲快。

2.2.1.1、静止时,翅外缘有7个小黑点,体色较纵卷叶螟浅一点——二化螟。

2.2.1.2、静止时,翅外缘有黄、白、黑彩色花边横纹——稻巢螟。

2.2.2、降落时俯冲慢。

2.2.2.1、成虫灰黄色,前翅前缘及前后翅的外缘有黑褐色宽带。降落时俯冲慢,接近叶片时,翅膀振动频率大,并绕几圈再落下——稻纵卷叶螟。

2.2.2.2、成虫灰白色或灰褐色,俯冲慢,接近叶片时频率不变,并直接落下——杂草蛾。

六、水稻后期田间死苗诊断

1、死苗零散分布。

1.1剥开茎基部,可见茎秆内有油菜籽般大小,或小于菜籽的黑色菌核;同时茎基叶鞘、茎杆上可见黑斑——菌核病。

1.2、稻株中、下部茎秆表面或叶鞘上有萝卜籽般大小的褐色菌核,中、上部茎秆、叶鞘、叶片上可见云纹状的干枯病斑——纹枯病。

1.3、剥开茎基部叶鞘,仅茎基近土面的几节变色环死,并有恶臭气味——细菌性基腐病。

2、死苗成团分布。

2.1剥开茎秆可见其内有虫,虫体背上有五条褐色纵线——二化螟。

2.2、茎秆上部变褐色或黑色,并有丝状霉——飞虱为害。

(吴社高)

【我要纠错】【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