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7 11:12 | 来源:怀化市植保植检站 | 作者:溆浦县植保植检站 | 【字体:大 中 小】 |
贺德全,舒丽华,洪志刚,诸葛建农,唐海
摘要:2013年玉米黏虫在溆浦县部分地方突然性大暴发。本文通过对玉米黏虫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暴发原因浅析,造成溆浦县玉米黏虫大暴发的主要原因是北方玉米黏虫的大量南迁和5-6月份适宜的气候条件。根据本县的实际,结合北方防控经验,提出了应对措施。在今后工作中,提出了探讨性建议。
关键词:溆浦县;玉米;黏虫;原因浅析;应对措施
1 前言
由于耕作制度,气候条件等发生变化及近年来北方玉米黏虫的大暴发,并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逐年上升,导致玉米黏虫2013年在溆浦县东北、东南方向乡镇大暴发,发生范围广、面积大、密度高为历史罕见。针对玉米黏虫在溆浦县发生严重态势,溆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县财政紧张情况下,仍拨出专款用于溆浦县各地玉米黏虫的防治,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了虫口夺粮,保丰收的目标。
2 发生情况
2.1 发生为害
黏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属鳞翅目,夜蛾科,又称剃枝虫、行军虫,俗称五彩虫、夜盗虫。该虫是一种迁飞性、暴发性、杂食性、间歇性猖獗害虫,可为害16科104种以上植物。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其成虫昼伏夜出,白天潜伏于草丛、灌木丛,夜晚出来活动,进行交尾,产卵、取食等。初孵幼虫有群集性。1、2龄幼虫多在植株基部叶背或分蘖叶背光处为害,3龄后食量大增,5-6龄进入暴食阶段,食光叶片,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90%以上。
2.2 2013年暴发情况
玉米黏虫在溆浦县不是常发性害虫,属于间歇性、突发性害虫。2013年全县发生面积达933.33h㎡,占玉米种植面积的4.9%以上;严重发生面积420 h㎡,其中绝收面积147.0 h㎡;平均百株虫量127头,平均受害株率43.7%;部分丘块百株高达1500-3000头;最高受害株率80%以上。今年主要在溆浦县桥江镇、水隘乡、温水乡、大华乡等8个乡镇玉米上发生,呈点片集中发生。
3 发生特点
3.1 主要以东北、东南方向乡镇集中发生,且发生明显
2013年溆浦县玉米黏虫幼虫重发区域以东北方向的水隘乡、桥江镇、油洋乡、观音阁镇和东南方向的龙潭镇、横板桥乡、温水乡、大华乡等乡镇集中点片发生,尤以桥江镇、温水乡、大华乡发生最重,发生面积655.3 h㎡,占全县发生总面积的70%以上。重发乡镇平均受害田率达81.0%,受害株率59.7%,百株虫量269头。其中重发乡镇桥江镇的寨头村、温水乡的顺利村受害田率达100%,受害株率73.1%,百株虫量391头,个别丘块高达1500头以上。水隘乡、油洋乡、观音阁镇、龙潭镇、横板桥乡等乡镇发生相对较轻,轻发乡镇平均受害田率达31.4%,受害株率达29.6%;百株虫量51头。
3.2 重发区域的发生田块较突出
据调查,不同田块发生差异较大。沿河两岸的玉米田和靠近荒地、灌木林地的玉米田及杂草较多的玉米田均发生较重,受害田率达100%,受害株率83%;百株虫量511头,个别丘块达3000头左右;反之发生相对较轻。
3.3 不同区域发生时间略有差异
就全县情况来看,以水隘乡盛发期出现最早,在6月15-18日;桥江镇、油洋乡次之,在6月20-24日;大华乡、温水乡发生较晚,在6月27-29日。盛发期的出现有从东北向东南发展的方向趋势。
4 暴发原因浅析
4.1 外迁虫源多
据了解,近年来溆浦县在玉米上没有出现玉米粘虫的集中暴发为害,只在水稻上有发生,但发生与为害较轻,其虫源基数不足以引起大暴发。近年来,北方玉米黏虫的连年大暴发,虫口基数明显增加,并随着南北环境差异性缩小,为玉米黏虫南迁创造了条件。5月份又正值北方成虫大量羽化,此段风大多雨频气候,冷气流下降,有利于从湖北、江苏、江西、安徽等省麦田上为害的第一代黏虫迁入产卵,卵孵后为害农作物,故溆浦县以第二代粘虫为主害代,为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
4.2 气候条件适宜
黏虫各虫期适宜的温度在10-25℃,平均降雨量47.9-120.4㎜;溆浦县2013年雨水相对集中期在5月和6月下旬,此段平均气温在18.1-22.6℃,平均降雨在51.1-110.3㎜,降雨充沛导致田间适度大,温度适宜,从而为黏虫产卵及幼虫的发育提供了适宜的环境。致使二代黏虫在溆浦县暴发为害,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历史罕见。
4.3 种植与栽培条件
大面积种植玉米,为黏虫提供了充足的食源。玉米是溆浦县的主栽作物之一,成为溆浦县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3-1.9万 h㎡,2013年溆浦县春播玉米1.97万 h㎡。今年种植品种与往年基本相同,但种植方式略有不同。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力的外出,使得免耕种植面积逐年加大,今年达0.49万h㎡,为近年最高。秸杆还田力度加大,秸杆还田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土壤的蓄水保墒供肥能力,但同时也为二代黏虫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4 田间管理差
近年来,随着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使得农村劳动力短缺。加之玉米植株高大,效益低,部分农民放松管理,致使田间杂草丛生,也为黏虫暴发提供了充足的食源。
5 应对措施
灾情发生后,溆浦县高度重视,6月20日至30日由县农业局分管植保工作领导带队,带领县植保站技术人员赴现场查看灾情,并与发生严重的乡镇桥江镇、温水乡、大华乡人民政府紧急会商,及时安排和部署防控工作。
5.1 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防控工作
根据溆浦县玉米黏虫发生情况和《溆浦县农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溆浦县及时启动了三级突发农作物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响应,成立了溆浦县玉米黏虫防控指挥部,加强对全县玉米黏虫防控工作的指挥领导。各有关乡(镇)也成立了玉米黏虫防控领导小组,加强对该地的防控工作。6月22日溆浦县农业局向各乡(镇)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当前桥江、温水、大华等乡镇大面积发生玉米黏虫危害紧急通知》(溆农业函〔2013〕6号)文件,以督促全县玉米黏虫防控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加大了行政推动力度,落实了属地防控责任,开展了群防群控。在防治过程中,县政府分管农业领导和联系该乡镇县领导会同县农业局和县督导组多次深入全县玉米黏虫重发区进行督导,有力推动了全县防控工作的开展,仅用8天时间就控制住了玉米黏虫的为害,实现了虫口夺粮保丰收的目标。
5.2 争取政府支持,加大财政投入
面对玉米黏虫大面积暴发态势,县农业局多次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紧急配备植保设备,大力推广群防群控的专业化防控技术,确保防控取得成效。据统计,县、乡两级财政累积投入专项防控资金25万元。其中县级拨付15万元,购买机动喷雾器15台,电动喷雾器140部,购买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氰菊脂等农药306件,支持虫害发生严重乡镇的防控工作。
5.3 加强田间调查,发布防控信息
基于今年溆浦县大面积发生玉米黏虫为害,县农业局组织植保技术人员深入实地调查,并以病虫情报形式发至各乡镇,并对各乡镇进行电话通知,且要求各乡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掌握该地发生情况,同时要求采取紧急措施进行防治,确保不发生蔓延为害。
5.4 选准药剂,开展化学防控
6-7月玉米黏虫正处4-6龄暴食为害时期,也是防治关键时期,目前最好的防治方法也就是进行化学防治,杀死幼虫,降低虫口基数。药剂应选用内吸、胃毒、触杀型农药,每亩选用1%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00ml加2.5%高效氯氰菊脂300ml兑水90千克喷雾。喷药时间在晴天上午10点以前和下午4点以后,喷雾要均匀周到,田间地头,路边的杂草,沟渠都要喷到,不留死角。喷雾时要穿好防护服,戴好口罩。
6 探讨
玉米黏虫在溆浦县大暴发尚属首次。在今年的防控中,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根据本县的实际,结合北方防控经验,取得了今年玉米黏虫防控的重大胜利。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对上年发生严重乡镇,县植保站和该地农技站要设立观测点,定点、定时、定人进行田间调查,摸清溆浦县玉米黏虫发生消长及迁飞规律,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技术方案,以利于有效控制玉米黏虫的暴发为害。
参考文献:
[1]孟昭香,张金华,刘俊田。廊坊市2012年3代黏虫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j ]中国植保导刊,2013,(6)30-32
[2]武爱玲,李乃会,文萍。歧山县2007年二代黏虫偏重发生特点及原因浅析[j]中国农技推广2007.11
[3]李亚清,汪铭,李应红,桂富荣。2012年云南省黏虫偏重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j]中国植保导刊2007,(6)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