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3 10:12 | 来源:沅陵县植保植检站 | 作者:谢绍兴 | 【字体:大 中 小】 |
二化螟是我县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在分蘖期受害造成枯鞘、枯心苗,在穗期受害造成虫伤株和白穗,一般年份减产3%~5%,严重时减产在3成以上。随着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和机收面积的扩大,二化螟的为害在我县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生产上长期大面积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不可避免地引起二化螟产生抗药性,并且还会造成农药浪费和环境污染。而利用二化螟性诱剂来控制二化螟的物理防治手段则具有化学防治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对环境无污染,并且持效期长。本研究就是探讨一定密度下应用二化螟性诱剂技术控制第一、二代二化螟的效果,从防治效果、成本分析等方面全面分析利用二化螟性诱剂控螟的可行性,为推广应用二化螟性诱剂防治二化螟和“无公害大米”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二化螟性诱剂(b型)和诱捕器由浙江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2 实验概况 实验在筲箕湾镇筲箕湾居委会进行,实验面积1000亩,其中诱捕区400亩,常规方法防治区570亩,不施药防治区30亩,三者相隔1000米以上,中间有1条河流和公路阻隔,实验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
1.3 实验方法 诱捕器按间距18m连续网格状设置 ,均匀布放,共400个,并确定30个为观测点,诱捕器用竹竿支起,始终高于稻苗10cm-20cm,根据发育进度,在5月1日前放完盆,每隔3天调查1次,调查8次,每次取出盆中蛾子记载雄蛾数量,常规施药区分别于5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用药2次,配方为92%杀虫单wp。
1.4 调查内容
1.4.1 二化螟雄蛾的诱捕量测定
每隔3天记载1次,共记载8次各诱捕器中的二化螟成虫,记录诱杀量。
1.4.2 枯鞘(心)株率调查
每代次危害定案后每个处理随机调查2块,每块调查400丛,记录总株数和枯鞘(心)株,计算枯鞘(心)株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二化螟雄蛾的诱捕数量
性诱剂诱捕二化螟测定表
项目 |
试验 天数 |
总诱蛾量 (只) |
日平均诱蛾量 (只/个) |
单日最高诱蛾量(只/个) |
一代 |
21 |
122 |
0.290 |
1.85 |
二代 |
21 |
121 |
0.288 |
1.70 |
实验表明,二化螟性诱剂具有优秀的捕杀雄蛾能力,诱蛾力强,持效期长,诱蛾效果显著,诱捕14天、21天以后,诱捕区单盆日诱蛾量分别为:一代0.29只/d,二代0.288只/d,数据表明,用二化螟性诱剂完全可以控制每一代螟虫为害。
2.2 性诱剂诱杀对株害率的影响
性诱剂处理区对照区常规施药区定案株害率(%)
项目 |
性诱剂 处理区 |
常规 施药区 |
对照区 |
|
一代 |
株害率 |
1.5 |
1.3 |
4.4 |
防治效果 |
66 |
70 |
/ |
|
二代 |
株害率 |
0.6 |
0.5 |
2.8 |
防治效果 |
78 |
82 |
/ |
诱捕雄蛾后,诱捕区二化螟危害大幅度减轻,一代、二代田间株害率诱捕区、常规防治区、对照区分别为1.5%,1.3%,4.4%;0.6%,0.5%,2.8%,对照区的株害率是诱捕区的 3.75倍,诱捕区的平均株害率下降72%,2次化学防治比诱捕区的成本高出很多。
3 小结与讨论
3.1利用二化螟性诱剂诱杀是防治二化螟的有效途径
二化螟性诱剂是人工合成的性激素,具有专一性、无残留、无毒害、不伤天敌和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它不仅诱蛾力强、持效期长、诱蛾效果显著,并且对环境友好。本实验为推广应用二化螟性诱剂防治二化螟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创建“无公害大米”生产基地具有现实意义。
3.2利用二化螟性诱剂诱杀二化螟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用二化螟性诱剂防治二化螟每亩每代大约只需8元钱,而用化学农药防治每亩每代需要16元钱,并且用二化螟性诱剂防治二化螟技术简单,节省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