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6 17:11 | 来源:鼎城区植保植检站 | 作者:孙华明 | 【字体:大 中 小】 |
摘要:阐述了鼎城区植保工作的现状,剖析了当前植保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基层植物保护工作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植物保护;现状;问题;思考
农业植物保护工作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农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植物保护工作,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事关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本文在对鼎城区植物保护工作情况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怎样做好基层植物保护工作进行了认真思考。
1 植保工作现状
1.1 鼎城区基本情况
常德市鼎城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滨,是一个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全区辖32个乡(镇)、4个农林场,总人口82.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9.16万人,有耕地面积7.79万hm2。鼎城区的优质稻、高品质棉、优质油菜和柑桔产业被农业部纳入《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范(2008~2015年)》,是全国的产粮大县、产油大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2万hm2以上,油菜种植面积4万hm2左右,棉花种植面积1.67万hm2左右,年总产稻谷70万t左右,油菜籽6万t以上,皮棉1.5万t以上。
1.2 农作物病虫发生危害情况
近年来,由于气候、土壤和耕作制度条件的改变及有害生物的多样性和发生规律的复杂性,鼎城区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危害损失重。以水稻为例,鼎城区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区,以大陆性气候为主,兼有湿润的滨湖气候,具有光热同季、雨水丰沛、组合效应好等特点,十分适合于水稻生长,但也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随着三系、两系和超级杂交稻的发展,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单、双季混栽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鼎城区从5月开始到9月上旬,几乎各个时期都有处于分蘖、孕穗、抽穗期的生长嫩绿的水稻,为病虫害的发生流行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食料条件。据统计,2005-2012年鼎城区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递增(表1),从2005年的49.28万hm2增加到2012年的64.65万hm2,增加31.18%。水稻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也在逐年递增,从2005年的1.50万t增加到2012年2.84万t,增长89.33%。
表1 2005-2012年鼎城区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防治面积及产量损失
项目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发生面积 (万hm2) |
49.28 |
50.27 |
52.83 |
60.59 |
60.90 |
60.90 |
60.67 |
64.65 |
防治面积 (万hm2) |
48.98 |
49.94 |
51.97 |
59.72 |
60.84 |
88.88 |
87.07 |
92.64 |
实际损失 (万t) |
1.50 |
1.56 |
1.45 |
2.05 |
2.34 |
1.85 |
1.55 |
2.84 |
1.3 植保体系情况
从植保服务这个角度来看,鼎城区的植保体系主要包括植物保护部门、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农药销售商三个部分。植物保护部门主要负责病虫测报、大面积防治以及新农药、新药械和植保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承担的多为公益性服务职能,鼎城区植保站现有工作人员8人,乡(镇)农技站担负植保工作任务的人员共有50余名。专业化服务组织是向农民提供病虫害承包防治服务的社会组织,他们采用先进的装备和技术,对农作物病虫害实行安全高效的规模化、规范化、契约化全程防控的服务行为,鼎城区现有7家公司型服务组织从事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从业人员1300余人。农药销售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他们在开展经营活动的同时,也提供植保技术服务,通过技物结合的销售与服务模式,为植保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鼎城区乡、村两级农药销售网点共有600多家,从业人员1000余人。
2 植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病虫测报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鼎城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主要针对粮、棉、油等大宗作物,常年发布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警信息15期。随着鼎城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的建成,病虫测报的装备和能力得到增强,监测预报也更加准确,但在实际测报工作中很多时候仍然依靠“灯诱、目测、手剥"来识别。特别蔬菜病虫测报,因蔬菜病虫种类多,害虫世代重叠,且蔬菜种植种类多、播栽期不一、生育期不齐、间作套种,均有利病虫发生,给蔬菜病虫测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乡(镇)测报站有名无实,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区域化、产业化健康发展的需要,影响了重大病虫害的监控测报与防治指导。加上近年来全球异常气候越来越突出,极端气候频发,导致农作物病虫害频发,给病虫测报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2.2 植物检疫执法力度不够,检疫检验设备不足
鼎城区认真宣传贯彻执行植物检疫法规,积极开展产地检疫、调运检疫,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为防止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做了大量工作。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检疫基础设施薄弱,监测网络不健全,检疫检验仪器缺乏,对一些突发性和外来检疫性病虫的及时发现能力差,应急反应慢,控制能力弱。特别是近年来种子市场开放后,种子经营单位多,种子无证调运现象较突出,监管难度大。另外,政府对检疫工作也不够重视,广大干部和群众植物检疫法制观念不强,执法难度较大,工作经费缺乏,技术手段落后。
2.3 专业化统防统治尚处在初级阶段
鼎城区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虽然起步比较早,但目前在发展过程遇到了很多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有误区。从2008年开始,鼎城区专业化服务组织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大家投身植保承包服务热情高涨,但经过几年的时间,有些服务组织没有赚到钱或赚钱较少。于是服务组织扩大投入的积极性不高,进则不想进,退而不愿退,观望不前;二是运作模式不规范。部分服务组织受机防队和自身管理能力的限制,在有些地方开展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并没有实行全程承包防治,只是提供药剂,没有建立相应的机防队,在服务模式上打了擦边球;三是行为监管有难度。虽然省里出台了《湖南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暂行管理办法》,但它采取的是用标志授权来树立典型、打造龙头,用项目扶持来抓好管理、促进规范,没有行政管理效力,面对一些不正当行为没有明确的执法主体和执法依据。另外服务组织在用药上有很大的自主性,使用禁限用农药现象仍然存在,监督范围广,管理难度大;四是风险保障不健全。服务组织在购买农业政策性保险和人身意外险上停滞不前,对提高风险保障认识不足;五是机手队伍不稳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急骤减少,留守劳动力难以满足需求,机手不好请,用工成本上升,而且素质参差不齐,防治效果也难保证。
2.4 农药使用不科学,环境污染和农残超标严重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我国开展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工作的植保方针。但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病虫害防治方法单一,化学防治仍然是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主要手段。这主要是因为化学农药市场品种多样,同时,化学农药成本低、见效快、效果明显、施用方便,农民容易掌握。随着化学农药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的不断地增加,有害生物也在不断进化,抗药性也在不断增强,周边环境污染也在不断加重,甚至对人的身体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眼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湖南“毒大米”事件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从媒体到公众,对食品质量安全都是高度关注。特别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实施,要求有害生物防治要与环境协调、低毒、无害,绿色植保和可持续植保已成为当今植保工作的重点。
2.5 在当前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下,病虫防控攻坚难度大
当前农业生产分户经营的形式下,一是作物布局、种植品种、栽培模式、管理等难以统一,造成有害生物发生更复杂,病虫防治时间难以统一,大型专业化防控器械难以推广;二是政府职能由以前行政命令管理方式向引导服务职能转变,病虫防控统一组织难度加大;三是我区农药经营分散,供货渠道多,经销商为多赚钱,经营品种五八门,造成防治用药难以统一;四是防治措施还是以千家万户的形式进行,各自选择购买药剂防治,防治时间不统一,药剂不对路,造成盲目用药或是重复使用同一种药剂。所使用的喷雾器还是老式的手动喷雾器,工作压力不足,跑、冒、滴、漏现象严重〔1〕;五是农村精干劳力转移, 留守人员文化科技素质不高,意识落后,自身难以系统掌握病虫防治技术;六是对暴发性、突发性农作物生物灾害缺乏针对性的快速反应机制和防控预案,如2008年的稻纵卷叶螟、2009年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2012年的稻飞虱等病虫大发生时,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6 现有植保体系不够健全,与农业生产发展不相适应
一是基础设施薄弱。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虽然惠及了鼎城区的部分乡(镇),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得到相应改善,但仍有很多乡(镇)设施设备较为简陋,没有专门的仪器设备;二是专业队伍不齐。鼎城区现有的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多为2001年以前参加工作的,且大部分为中专毕业,10多年以来就没有一个农口院校毕业生进入。特别是乡(镇)农技员的年龄偏大,45岁以上的占总人数80%。同时,在职人员参加专业学习培训的机会不多,知识陈旧老化,更新滞后。三是工作精力分散。在担负技术指导工作的同时,还要从事经营活动或其他中心工作,特别是乡(镇)农技人员尤其突出,甚至有些人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经营上,本末倒置;四是经费保障不足。每年列入地方财政预算的病虫防治经费有限,病虫测报和植物检疫没有专项经费,不能保证植保工作顺利开展;五是人员待遇较低。植保工作是个比较辛苦的活,经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下乡技术指导更是清早去、天黑回。然整个农业系统待遇低却是个不争的事实,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差甚远。因待遇低,不少同志工作热情不高,直接影响了植保工作的开展,而乡(镇)大部分农技员为了生计更是兼做其他。总之,现有植保体系与鼎城区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所承担的职能不相适应。
3 新形势下植保工作的思考
3.1转变服务观念,拓宽服务领域
新形势下,植保工作应由原保产增收为主要目标向保证农产品质量拓展。这就要求植保工作要紧紧围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来开展, 按照农业标准化操程规程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由向千家万户服务为主向为千家万户、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服务拓展。随着土地的加速流转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种植大户将大量涌现,为他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是植保工作的新方向。同时充分利用送科技下乡、水稻高产创建、集中育秧等机会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及病虫防治知识进行培训、宣传、咨询,帮助农民掌握农业实用技术和新技术、新成果,努力提高他们的农业科技水平。
3.2 实施可持续治理对策,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可持续治理是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植保工作者要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制剂,且推广的农药必须是事先经过试验示范且安全、可靠的。要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交替轮换使用农药,改进施药方法和施药技术,尽量减少因使用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要注意引导农民选择品质优、抗性好的品种,推广健身控害栽培技术,充分发挥农作物自身的抗病虫作用的补偿效应。同时大力开展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减少农药施用次数和施用量〔2〕。
3.3 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促进植保社会化服务发展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统防统治是控制病虫生物灾害的重要手段,能解决农民一家一户防病治虫难的问题,同时对提高病虫防治技术水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数量,减少环境污染,推进农业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植保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宣传引导工作,对从业人员加强安全用药、防治技术和药械维修技能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力争每个从业人员每年至少培训 1 次。加强服务组织的监督管理,对所有服务组织进行登记备案,实行动态考核,指导服务组织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同时加强服务组织行为和物资监管。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对不能做到全程承包或者防治效果不好的服务组织来年就淘汰掉。积极引导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除化学防治以外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及时将病虫信息提供给服务组织,帮助制定控防方案,指导农民搞好田间栽培管理,确保项目示范效果。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专业化防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探索建立专业化防治队伍的防效保险和从业人员的健康保险机制,为专业化统防统治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4 转变方式方法,加速病虫信息与植保技术进村入户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农作物病虫及其发生规律复杂多变,病虫预报工作难度不断加大,传统的以纸为载体,经农技推广体系层层传递的农作物病虫情报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今天农作物病虫预报防治的要求。而可视预报有着覆盖面广、传递速度快、图文并茂、直观好学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及相关部门大力配合下,鼎城区在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上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每年在鼎城电视台《民声鼎沸》栏目制作播出病虫可视预报节目5-7期,把病虫发生信息和防治技术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和好评。今后病虫可视预报仍要加强,另外还可通过电视电话会、广播会以及短信平台等快捷方式将病虫防治信息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指导农民搞好病虫防治。
3.5 加大检疫执法力度,完善疫情监测体系
植物检疫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执法工作,是植保部门行政性、公益性职能的重要标志。要从提高队伍素质,完善规章制度入手,紧紧围绕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两个基本点,重点突出有害生物监测和疫情报告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同时加强市场检疫监管的力度,充分发挥植物检疫对农业生产安全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
3.6 加强基础建设,提升植保服务水平
加强植保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作手段。以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为重点,大力加强县、乡两级植保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公环境。充分发挥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的优势,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防控网络,解决对农民信息传递慢、病虫防治难到位、暴发性危害难以控制的局面,从而提升植保服务整体水平。
3.7 加强体系建设,打造高素质的植保队伍
进一步改革用人制度,建立植物保护从业人员培训和执业资格认证制度。优化人员结构,把懂业务、素质高、能吃苦、作风扎实的人员调整、充实到基层病虫测报岗位上,保证植保人员的稳定性。加速人才引进和培养,防止植保专业技术队伍青黄不接,出现断层。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单位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强化内部管理考核机制,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植保队伍〔3〕。
3.8 加强经费保障,确保植保工作顺利开展
完善植保工作经费的财政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植保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财政部门要保证农业植物生物灾害的监测、预警、预防、检疫、监督、诊断、疫区封锁、消毒、扑灭、无害化处理以及农药质量和残留检测等经费需要。对长期从事测报、检疫的一线植保工作者给予适当的补贴,保证其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4 讨论
植物保护工作是一个相对复杂并且长期性的工作。新修订的《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发布实施,为植保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和有力地法律保障。植保部门要把握这个契机,争取政府对植保工作的重视,认真抓好病虫测报、植物检疫等基础性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健康发展,逐步实现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农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确保农业增产增效、农村繁荣稳定、农民持续增收。
参考文献:
〔1〕罗兴华.植物保护工作的发展思路.云南农业,2011(4):42
〔2〕章炳旺.新时期植物保护工作发展的几个问题.安庆科技,2005(2):25-27
〔3〕蔡贤明,韩群营.新形势下关于做好基层植物保护工作的思考.湖北植保,2010(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