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查询 > 植保技术

临澧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

2013-01-31 11:01 来源:临澧县植保植检站 作者:不详 【字体:

临澧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

刘桂平     詹红玉  

(临澧县植保植检站, 湖南临澧 415200

摘要:2009-2012根据临澧县水稻病虫发生情况,在烽火、柏枝和安福等乡镇的666.7 hm2早、晚稻核心示范区优化集成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合理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减少了用药次数和用药量,降低了农药成本,节省了用工,增加了产量和收益,降低了农药残留,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稻米安全品质。

关键词:水稻;主要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湘北稻区地处洞庭湖平原,是湖南省主产稻区,受病虫害的影响,水稻产量一直偏低。为提高产量与效益,农民大量使用高剧毒农药,随意加大用药量,提高了病虫的抗药性,严重影响稻米品质,这已成为湘北稻米生产的一大主要障碍。为此,临澧县植保植检站率先在该县示范推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为深入践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2009-2012年每年示范推广绿色防控面积666.7hm2以上,优化集成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从根本上提升了稻米品质,降低了农药残留,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 示范区概况

核心示范区选择在临澧县柏枝乡岗上铺村、高家村、双龙村、何家坪村、烽火乡薛家坪村、伍家堰村、陈家河村、观音庵村、李家坪村、安福镇清水村、梅溪村、九姊村、望城乡大兴村及停弦渡镇白虎村,每年示范面积为666.7 hm2以上。该示范区气候条件适宜,温光资源丰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利灌溉条件优越,是本县主要的双季稻作区,能很好的代表本县栽培种植制度和多种病虫害发生防治水平,与周边多个乡镇相邻,能起到很好的带动辐射效应,辐射面积达3333.3 hm2以上。

2 绿色防控技术

2.1农业防治      

2.1.1选用抗病品种

近几年来,早稻示范区选用了丰产性能好、生育期适中、优质、抗逆性能强的株两优819、株两优02和湘早籼45号等主导品种。晚稻推广种植对稻瘟病、纹枯病抗性较强的丰源优299、丰源优272、岳优360、岳优9113等主导品种。

2.1.2推广健身栽培,合理调整布局

在核心示范区全面推广壮秧栽培技术、平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密植和科学管水等技术,充分利用光能保持田间通风透光正常,改善水稻个体和群体发育,促进禾苗生长健壮,增强植株抵抗病虫能力,改善田间小气候,实行稻穗结构合理。同一个区域内统一品种布局,一个村或几个村种植同一品种,减少插花种植和桥梁田,缩小害虫辗转繁殖危害的机会,降低病虫发生危害水平。

2.1.3 深水灭蛹技术

3月底至4月上旬越冬代螟虫成虫羽化前,进行大面积灌深水灭蛹,稻田放水4-7cm,淹水5-7d,利用螟虫化蛹抗逆性弱的特点,可有效将部分蛹淹死,能大大降低螟虫冬后基数,降低了下代发生量。调查结果显示,田间幼虫减少达到了42.6%以上(表1)。该项技术在本县每年推广3333.3 hm2以上。

1深水灭蛹对一代二化螟幼虫密度控制效果调查表

                                        单位:条/0.067 hm2%

定案调

查日期

示范区

非示范区

示范区与非示范区虫口变化量

虫口变化率

二化螟

残留幼虫

螟害

株率

二化螟

残留幼虫

螟害株率

616

680

0.45

1184.8

1.04

-504.8

-42.6

2.2 生物防治

2.2.1二化螟性诱剂诱杀雄蛾技术

在烽火、柏枝、安福等乡镇的核心示范区,设置二化螟性诱捕器,利用诱捕器中的诱芯释放出人工合成二化螟雌蛾信息素引诱雄蛾。每年投放二化螟性诱剂面积666.7 hm2以上。早稻、中稻、晚稻投放时间分别为420日左右、626日左右和85日左右,每亩放置一个,采用井字型排列,平均每30米一排,两诱捕器间距为28米,诱盆离地面高度1.2米,安排专人定时记录虫量并打捞死虫,向盆内定期加水和适时更换诱芯。分别于615日左右、730日左右和917日左右收盆。

应用结果表明,一代二化螟发蛾高峰期单钵单日诱虫量最高达12.5只,平均2.7只;二代二化螟高峰期单钵单日诱虫量最高达6.7只,平均1.0只;三代二化螟单钵单日诱虫量最高达5.9只,平均1.1只。采用二化螟诱捕器操作简单方便,对雄性成虫具有很好的诱杀作用,盆中的日诱蛾量可明显反映出田间虫量,由于诱杀大量雄蛾,导致田间雌雄比例失调,降低了成虫自然交配率和落卵量,减少了田间虫口密度,危害程度相应减轻。一代二化螟危害定案调查,示范区平均螟害率为0.28%,亩残留幼虫量550条,防控效果为69.61%;化学防治区平均螟害率为0.39%,亩残留幼虫量629条,防控效果为65.25%;空白对照区平均螟害率为1.02%,亩残留幼虫量1810条。

2.2.2灯光诱杀技术

利用昆虫趋光、波、色的生物学特性将光波设定在特定的范围内,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灯外配以频振高压电网诱杀害虫,示范区设在烽火乡薛家坪、伍家堰、陈家河、银河等村和安福镇清水村,2009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15盏,控制面积40 hm22010年安装25盏,控制面积66.7 hm22011年安装40盏,控制面积106.7hm22012年安装50盏,控制面积133.3hm2 419日左右开灯,930日左右结束,每天晚上8点开灯,次日凌晨6点关灯,采取专人负责,并及时清理杀虫袋和灯管。每年在水稻害虫盛发期6-9月,在灯光诱杀区选择有代表性的3 盏灯(外围区、中心区和内围区各一盏),逐日对发生量较多的害虫进行分开计数,统计单灯的累计虫量。从诱杀效果来看: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种类多,数量大。主要种类有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大螟、粘虫、稻叶蝉、稻螟蛉等。201281-30日平均单灯诱虫量见(表2)。灯光诱虫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大螟等虫量比非灯诱区显著减少,落卵量明显降低。

2 杀虫灯诱杀水稻害虫种类和数量对比调查

                                            单位:只

害虫

种类

二化螟

稻飞虱

稻纵卷叶螟

大螟

稻螟蛉

稻叶蝉

粘虫

其它

害虫

总量

数量

379

10359

403

36

182

254

16

383

12010

百分比

3.15

86.24

3.36

0.3

1.52

2.11

0.13

3.19

100

       2.2.3赤眼蜂防治技术  

近两年临澧县植保植检站先后从湖南省农科院和湖南省植保植检站购买了稻螟赤眼蜂、台湾螟赤眼蜂、螟黄F14赤眼蜂,分别在烽火乡薛家坪村、伍家堰村、安福镇清水村、梅溪村实施放蜂面积500亩。每亩设10个点,间距为8米,每点约1000粒,每点立11.5米的木棒,将一次性杯子的杯口朝下,底部用铁钉钻一小洞,用粗棉线一端打结,另一端从杯子的杯口内侧底部穿出,捆在木棒上。将分好的赤眼蜂卵卡用双面胶贴于杯子内侧底部,杯口离水稻叶片顶部20cm左右,在晚稻第四代稻纵卷叶螟蛾始盛期开始投放(选择无雨天的上午防效为佳)。每次每亩放蜂1万头,每隔3天放一次蜂,共放蜂3次,2011年和2012年放蜂时间分别为810日、814日、818日和89日、813日、817日。放蜂当日,田间标记当天产下的稻纵卷叶螟卵粒50粒(标记方法:用油性彩笔画圈),于第一次放蜂后4天采回室内,在未寄生卵开始孵化时观察统计寄生率,农民自防田和空白对照田也同时采卵观察,计算每次放蜂的校正寄生率。稻纵卷叶螟危害趋于稳定后,于828日和829日,分别在放蜂田、农民自防田和空白对照田,按照平行跳跃式5点取样,每点查20蔸,5点共查100蔸,调查和记录总蔸数、总株数、卷叶数和幼虫数,计算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的校正防治效果。调查结果,稻螟赤眼蜂、台湾螟赤眼蜂和螟黄F14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的校正寄生率分别为61.22%67.35%65.10%2011年农民自防田和空白对照田卵寄生率分别为010%2012年分别为2%4%。在没有使用任何农药的情况下,稻螟赤眼蜂、台湾螟赤眼蜂和螟黄F14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的校正防效分别为77.08%81.30%78.40%,保叶效果分别为74.66%80.30%76.33%2011年农民自防田校正防效为78.20%,保叶效果为73.03%2012年分别为81.97%78.74%

2.2.4稻鸭共育技术

鸭子有喜水的习性,在稻田里穿梭觅食,捕食稻田稻飞虱等害虫和纹枯病部分病源菌丝体,啄食矮慈菇、鸭舌草、稗子、牛毛毡、节节菜等其它幼嫩杂草,还可践踏和踩死部分杂草和病残老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协调水稻群体结构,提高成穗率。在烽火乡陈家河、薛家坪、伍家堰等村和柏枝乡岗上铺、高家村等村以及安福镇清水村,实施稻鸭共育40 hm2。采取专人每天定时收鸭,田间收鸭时间至晚稻孕穗末期止。每0.067 hm2放养雏鸭9-10只,早稻于510日左右投放鸭苗,至625日左右(早稻破口前)收鸭,晚稻于82日左右下田,至98日左右(晚稻破口前)收鸭,调查鸭子在田间活动对水稻病虫草害的影响。2012年定案调查结果显示,稻鸭共育区与对照区对比。一是对纹枯病防效:早稻示范区平均病蔸率、病株率分别为29.5%13.62%,对照区加权平均分别为53.3%22.5%;晚稻示范区平均病蔸率、病株率分别为28.3%11.91%,对照区加权平均分别为49.85%21.6%。二是对杂草防效:放鸭田每平方米杂草7.2株,放鸭田杂草鲜重防效为51.78%,农民自防田分别为27.3株和66.18%。三是对稻飞虱的防效。放鸭田平均查蔸虫量475.6只,农民自防田为659.6只。

2.2.5认真开展试验研究二化螟性诱剂+灯光诱杀+稻螟赤眼蜂技术+稻鸭共育技术+生物用药技术的集成应用

2012年在安福镇清水村设置5个性诱盆作为定点观察盆,3盏频振式杀虫灯作为定点观察灯,均采取专人负责,每天记录一次,调查二化螟发生危害情况;并选取一丘用做赤眼蜂的试验田,面积为3.1亩。在第四代稻纵卷叶螟蛾始盛期开始释放螟黄F14赤眼蜂,在进行螟黄F14赤眼蜂试验的同时,开展稻鸭共育技术试验。于810日晚稻返青期在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区内开始投放,每亩放养10只,采取专人每天定时收鸭,田间放鸭时间至晚稻孕穗末期止,设置一丘田作为定点观察田,面积为2.7亩,调查鸭子在田间活动对纹枯病和杂草的控制效果。农民自防田选在离试验区200米以外,任选取3个农户3丘田,总面积为5.1亩,空白对照田选在相邻农民自防田,面积为1亩。由于2012年较为特殊,早、中稻病虫发生异常严重,在使用集成技术进行综合防控的情况下,因晚稻生长前期一直未用药,稻飞虱仍达到了防治指标,防治稻飞虱时使用了生物农药—4%鱼藤酮EC

应用结果显示:一是对二化螟的防效。二化螟性诱剂诱蛾量:三代蛾量82-26日,单日单盆诱蛾量平均为1.2,最高单日单盆诱蛾量为6只,5盆三代共诱蛾132只。频振式杀虫灯单灯共诱得三代二化螟蛾352只。集成区、农民自防田、不防治对照田的二化螟虫伤株率分别为0.29%0.34%1.03%,亩残留幼虫量分别为460条、550条和2100条,防治效果分别88.59%79.57%,保苗效果分别为71.84%66.99%。二是对稻纵卷叶螟防效。集成区、农民自防田、不防治对照田的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分别为3.73%3.35%15.76%,亩残留幼虫量分别为5920条、5600条和33120条,防治效果分别为78.40%81.97%,保叶效果分别为76.33%78.74%。三是对稻飞虱防效。2012年本县早、中稻稻飞虱属大发生年,局部区域出现了穿眼死秆情况,随着一季(中)稻的收割,部分残存虫口迁入、转移到晚稻田中滋生危害,给晚稻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若单凭集成技术来控防稻飞虱的发生,产量绝对会受损失。分别于95日和923日使用二次药剂,亩用4%鱼藤酮EC100ml对水50kg均匀喷雾。调查结果表明,集成区、农民自防区、空白对照区百蔸虫量分别为218只、465只和35000只。空白田已出现了穿眼死秆,防治效果分别为95%90%。四是对纹枯病的防效。集成区平均病蔸率、病株率和病指分别为25.62%10.75%4.21,农民自防区分别为49.85%20.67%9.50,不防治对照区分别为71.45%50.62%24.81,防治效果分别为83.03%61.71%。五是对部分杂草的控制效果。处理区每平方米杂草6.8,鲜重防效为63.70%,自防区分别为25.9株和68.22%

  2.3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2009-2012年在全县范围内组建了科信达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常德大方植保有限责任公司、临澧安福植保农技公司、常德邦达公司和湘朋果业共5个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从实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项目以来,水稻病病虫害防治一直是由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在此区域内进行全程承包。2009-2010年由科信达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负责示范区内的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每年在核心示范区内实施服务面积666.67 hm2,该公司组建了10个机防队,配备了15名经验丰富的农机手,拥有机动喷雾器21台,手动喷雾器85台,日服务能力达166.67 hm2以上。2011-2012年由已授权使用服务组织标识的服务组织常德大方植保有限责任公司承包,特别是2012年本县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在项目区实行连片3个乡镇49个村的整体推进行动,全程承包服务面积12000亩,该公司拥有13个村级服务站,组建了13个机防队,配置机动喷雾器35台,背负式机动喷雾器105台,日服务能力达3000亩以上。经调查,统防区与自防区农户对比,早、晚稻每667m2分别减少用药2次左右。

2.4 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

2.4.1把握防治适期

稻飞虱:孕穗末期主害代百蔸达800头时,一次用药防治过关。大发生情况下,采取压前控后的防治策略,合理安排两次用药。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高峰期施药,大发生情况下提倡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期施药。二化螟:在低龄幼虫高峰期用药防治。纹枯病:病蔸率在20%-30%时用药防治。稻瘟病:叶瘟在发病中心施药,穗瘟防治在水稻破口至抽穗期施药。稻曲病、稻粒黑粉病、叶鞘腐败病等穗期病害:破口期前5-7d进行用药防治。

2.4.2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和生物农药

推广应用BT乳剂、20%氯虫苯甲酰胺SC等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防治稻飞虱前期和低龄若虫高峰期主要推广使用20%噻嗪酮WP25%吡蚜酮SC70%吡虫啉WP4%鱼腾酮EC等,后期选用80%敌敌畏EC20%异丙威EC等;防治纹枯病和稻曲病推广使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5%井冈霉素AS43%戊唑醇SC1%申嗪霉素SC;防治稻瘟病推广作用75%三环唑WP40%稻瘟灵EC等药剂。

3 示范效益

3.1降低了防治成本,提高了产量和效益

4年全县水稻病虫绿色防控实施总面积2666.7 hm2以上,累计新增纯收入611.44万元。通过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实施,减少用药次数,减少用药量,降低用药成本,节省用工,发挥药械效能,提高药效,增加产量,最终为农民增加收益。调查结果统计,示范区与非示范区农户平均每年0.067hm2进行对比:一是减少用药次数。早、中、晚稻示范区比非示范区分别减少用药次数1.0次、1.5次和1.8次。二是节省用药成本。早、中、晚稻农药费用示范区比非示范区分别节省农药成本15.8元、25.6元和39.1元。三是节省用工。早、中、晚稻示范区比非示范区分别节省用工费用24.5元、28.3元和32.4元。四是增加稻谷产量。早、中、晚稻示范区比非示范区分别新增稻谷38.1kg44.2kg52.4kg

3.2 天敌数量增加,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示范区与非示范区比较,由于大量使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改善了生态环境,稻田天敌种类明显增加。2012912日调查结果,示范区蜘蛛、黑肩绿盲蝽百蔸虫量分别为218只和367只,分别比非示范区增加32.6%47.9%,其它如步行虫、绒茧蜂等天敌数量上升了35%以上。同时降低了稻谷中的农药残留量,提升了稻米品质,杜绝了农药生产性中毒事故的发生。利用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形式,避免了稻田抛荒,节省了劳力,减轻了劳动强度,增强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了种粮效益。

 

 

 

 

 

参考文献:[1]房志芬 沙田柚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探讨[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6):31~32.

                   [2]张开朗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建湖县的应用实践与效益评价[J] .中国植保导刊,2011315):17~21.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助.

                   作者简介:刘桂平(1970- ),男,湖南临澧县人,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作物病虫测报与植保技术推广工作,手机号码:13873692648

 

 

【我要纠错】【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