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查询 > 植保技术

稻小潜叶蝇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2012-05-09 16:05 来源:省植保植检站 作者:植保植检站 【字体:

最近,我省华容、屈原农场、汉寿等地稻发生一种水潜叶蝇害类的虫害,经湖南农业大学生安院刘劲军副教授鉴定,确认为稻小潜叶蝇。

中文别名:稻叶毛眼水蝇、大麦水蝇;  拉丁学名: Hydrellia griseola Fallen。

分布区域: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山西、陕西、宁夏、四川、湖北、湖南、上海、浙江、江西、福建等省区。

形态特征:青灰色小蝇,体长2~3毫米,复跟棕褐色,翅膜质透明,足灰黑色,中、后足跗节第l节基部黄褐色。卵长椭圆形,长0.7毫米,乳白色。幼虫长4~5毫米,为圆筒形稍扁平的小蛆,黄白色,末端有2个黑褐色角状突起。蛹长3~4毫米,黄褐色到褐色,尾端也有2个黑褐色角状突起。

                     

为害作物:水稻、大麦、小麦、燕麦。

为害症状:幼虫潜入稻苗叶片组织内,取食叶肉,仅留上下表皮,初出现芝麻大小的黄白色“虫泡”,继续为害造成黄白色或枯死的不规则虫道,稻叶组织的破坏,引起水分渗入、致叶片腐烂,造成死苗。

分类属性:  双翅目,潜叶蝇科

发生特点:稻小潜叶蝇是一种低温下发生的害虫。早春第l代为害麦叶,也寄生看麦娘、稗草、李氏禾和雀稗等杂草,第2代转至双季早稻。成虫,有趋糖蜜习性,对低温适应性强;卵产在近水叶边或叶尖上,下垂或平伏水面的叶片上尤多,每叶l~3粒,多达10余粒。幼虫,潜入叶片内为害,并有转叶为害习性,老熟后在潜道中化蛹。在江浙,春寒多雨,北方5—6月间低温,雨水多,均有利于发生。在成虫盛发期,凡早播早插,叶色嫩绿、叶片4—5张的稻苗易遭为害,深水灌溉、地面不平、低洼的稻田,稻苗嫩弱,叶软下披水面的受害更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在冬春季清除田边、沟边、低湿地的禾本科杂草,减少虫源,从而减轻水稻的为害。培育壮秧;浅水勤灌。

2、化学防治:

防治对象:重点是早稻秧苗和早播早插生长嫩绿的小苗早稻本田。

防治药剂:⑴ 用60%吡虫啉FS拌种,可预防该虫的发生为害;⑵ 在发生初期25%吡虫啉30克/亩或40%乙酰甲胺磷100毫升/亩在发生初期喷雾。

【我要纠错】【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