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查询 > 植保技术

香蕉穿孔线虫

2012-08-01 15:08 来源:省植保植检站 作者:植保植检站 【字体:

香蕉穿孔线虫

【学名】Radopholus similis (Cobb1893)Thorne1949SENSULATO

【异名】Tylenchus granulosus Cobb,1893

Tylenchus similes Cobb,1893

Tylenchus acutocaudatuys Zimmermann,1898

Tylenchus biformis Cobb,1909

Radopholus similis (Cobb1893)Filipjev1936

Radopholus citrophilus Huettel,Dickson Kaplan1984

【英文名】  Burrowing nematode,Banana toppling disease nematode

【中文别名】 香蕉烂根病

【分类地位】  线虫门(Nematoda,侧尾腺纲(Secernentea),垫刃目 Tylenchida),垫刃亚目(Tylenchina),垫刃总科(Tylenchoidea),短体科  Pratylenchidae),穿孔线虫属(Rodopholus

【我国分布】广东省、福建省、海南、上海、天津等省市。

【寄主范围及危害情况】寄主植物多达250多种,主要危害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包括香蕉、胡椒、芭蕉、柑橘、甘蔗、椰子树、槟榔树、可可、芒果、菠萝、咖啡、茶树、美洲柿、鹗梨、油柿、生姜、花生、大豆、高粱、茄子、番茄、马铃薯、甘薯、薯蓣、酸豆、姜黄、小豆蔻、肉豆蔻、蚕豆、油棕、山葵、王棕,以及天南星科、竹芋科、棕榈科、凤梨科和芭蕉科的观赏植物。

香蕉穿孔线虫对香蕉和胡椒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在其分布地区,是导致香蕉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能造成香蕉减产40%~80%。在印度尼西亚的邦加岛,该线虫危害胡椒,造成90%的胡椒树死亡。香蕉穿孔线虫危害多种观赏植于,在红掌上发生最普遍,严重的发病率高达69%,甚至造成绝产。在美国佛罗里达州1967年报道此病引起柑橘减产40%~70%,葡萄柚减产50%~80%

【症状特点】  香蕉穿孔线虫主要寄生危害植物地下部分,受害的寄主植物地上部表现为生长不良、矮化、黄化、萎蔫等症状,根部则表现为坏死、腐烂等症状,表现症状的植株在田间呈块状或多中心随机分布。不同寄主植物被害后所表现的症状不完全相同。香蕉植株被侵染后,根表面

产生红褐色略凹陷的斑痕,并出现边缘稍凸起的纵裂缝,将病根纵切开,可见表层上有红褐色条斑,随着病害的发展,根组织变黑腐烂;蕉株地上部表现为生长缓慢,叶片小、枯黄,坐果少,果实小,由于根系被破坏,固着能力弱,蕉株易摇摆、倒伏或翻蔸,故香蕉穿孔线虫病又称为“黑头倒伏病”。柑橘被侵染后,受害根部肿胀,侵染点产生黑色伤痕,根表皮容易脱落,根系萎缩;地上部叶片稀少,叶片小、僵硬和黄化,树末端叶落枯死,季节性新梢生长差,开花不少,但坐果少,并且果实小、很少成熟,病树呈衰退现

象,在土壤缺水和干旱季节易迅速萎蔫,在发病柑橘园中,果树衰退以每年约15米的速度扩散,故柑橘穿孔线虫病又称为柑橘扩散性衰退病。胡椒被侵染后,细嫩的营养根表现出明显的橙色到紫色斑痕,老根上的斑痕呈棕色、不明显,根系大量腐烂,细嫩的营养根比主根腐烂快,随后较大的侧根大量坏死;地上部表现为叶片变黄、下垂,随后落叶、落花、生长停止,最后死亡。观赏植物及其他寄主植物被害,一般表现为根部出现大量空腔,韧皮部和形成层可完全毁坏,出现充满线虫的间隙,使中柱的其余部分与皮层分开,根部坏死斑呈橙色、紫色或褐色,根部坏死处外部形成裂缝,根腐烂,地上部一般表现为叶片和花缩小、无光泽或变色,新枝生长弱,严重受害植株整株黄化、萎蔫枯死。

【形态特性】 

雌虫:虫体呈线形,热杀死后虫体直或稍腹弯,体环纹清楚,侧区有4条侧线。头部低,不缢缩或略缢缩,头环3~4个,头前端圆偶尔平,头架骨化强。口针强壮、基部球发达,食道发育正常,中食道球瓣明显,后食道腺从背面覆盖肠。阴门位于虫体中后部,阴门唇平或稍微突起,双生殖腺、对伸,受精囊圆形,有杆状的精子。尾通常呈长圆锥形,偶尔呈近圆柱形,尾的平均长度通常超过52μm,尾的透明区平均长度一般超过9μm,尾端形态变化多样,多数呈规则或不规则圆锥形、末端钝,少数有一指状突,尾端光滑或有不规则环纹。

雄虫:虫体呈线形,热杀死后虫体直或略腹弯。头部高圆、呈球形、显著缢缩,头架骨化不明显。口针弱,基部球不明显,食道明显退化。单精巢,前伸,引带常伸出泄殖腔,交合伞伸到尾部约2/3处。尾形态变化多样,尾末端钝圆或有一指状突。

【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香蕉穿孔线虫是迁移型内寄生线虫,主要侵染危害植物的根和球茎等地下部分,雌虫和各龄幼虫均有侵染能力,在寄主植物内和土壤中都能完成生活史。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时间因不同寄主、不同温度而异,香蕉小种在香蕉上,在24~32℃时的生活史为20~25天;柑橘小种在柑橘上,在24~27℃时的生活史为10~20天。通常香蕉穿孔线虫繁殖和侵染寄主的最适温度为24℃,最低温度为12℃,最高温度为29.5~32.5℃。在被侵染的寄主根和其他地下组织内,该线虫可长期存活,在不种香蕉但有杂草的田间土壤中,香蕉穿孔线虫种群能维持5年才全部死亡,可能由于田间的一些杂草是替代寄主,在无任何寄主的土壤中存活期可达6个月。

由于香蕉穿孔线虫可以在被侵染的寄主根、球茎和块茎等组织内长期存活,所以带虫的种植材料以及黏附的土壤是新病区的主要初侵染源,也是病区再次蔓延的虫源。在田间,该线虫还可以通过植物根系伸长和相互交织接触传染,水流、农事操作和线虫自身的活动也可以传播。

【检测方法】

1、采样  当田间或温室(大棚)内栽种的植物没有明显症状表现时,可采用对角线、棋盘式、平行跳跃式或拉链式随机取样方法,确定取样点,在1~2公顷的地块上至少取20~30个点,取营养根和根际土壤,将各点土壤混合均匀后,倒去部分土壤,保留1000克土壤作为一个土样。当田间或温室(大棚)内栽种的植物表现明显症状时,在发病点的病株根部,采集表现症状的根及其周围的土壤,对观赏植物和其他一年生作物,可采集整个根系及其周围的土壤。对盆栽的观赏植物,当无明显症状表现时,随机抽取长势相对较弱的植株,采集其根和根际土壤。采集的样本放在塑料袋中封好袋口,防止不同样品相混。

2、样本的保存  采集的样本若不能及时分离,可将样品放在24~28℃的室内,将袋口打开透气,并注意保湿和避免阳光照射,这样保存1~2个月后,仍可从样本中分离出线虫。

3、样本中线虫的分离  香蕉穿孔线虫是迁移性内寄生线虫,存在于寄主植物根内和根际土壤(或介质)中,可以用浅盘漏斗法将线虫从根内和土壤中分离出来。

4、线虫标本的制作、保存和鉴定  将分离所得的线虫悬浮液放在试管中,置于60~65℃的水浴箱中2~3分钟杀死线虫。已杀死的线虫及时用4%甲醛固定,制作成玻片,在显微镜下对线虫标本的形态进行观察和测量,并与上面所描述的香蕉穿孔线虫形态特征进行比较,若相符,则可以确定所鉴定线虫为香蕉穿孔线虫。

【检疫措施与防治方法】

1、检疫  对来自发生区的植物种植材料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禁止疫区的寄主植物种植材料和土壤进入无病区。

2、疫情的控制和铲除  一旦发现香蕉穿孔线虫传入,要立即向政府和检疫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封锁和铲除措施。对发生疫情的花场、苗圃、果园、田块中的植物,禁止可能受污染的植物和土壤、工具外传,防止疫情扩散蔓延。清除土壤中植物的根茎残体并集中销毁,土壤用熏蒸性杀线虫剂处理,并覆盖黑色薄膜,保持土壤无杂草等任何活的植物至少6个月,在侵染区和非侵染区之间建立宽5~18米的“缓冲带”,在缓冲带中不得有任何植物,并阻止病区植物的根延伸进入缓冲带。

3、发生区的防治  在香蕉穿孔线虫定殖且难以铲除的地区,一方面要加强检疫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另一方面应加强防治工作以减少损失。主要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种苗处理和化学防治。

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对于观赏植物,要用经过有效消毒的介质,并将花盆上架;对大田作物,可通过培育浅根系植株减少线虫的侵染。

种苗处理:采用温水或杀线虫剂浸种苗,不同的作物所用的温度、处理时间不同,不同的药剂处理时间也不同。

化学防治:用杀线虫剂如克线磷、益舒宝等处理土壤,压低土壤中线虫数量,控制病情发生。

 

 

 

【我要纠错】【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