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查询 > 植保技术

黄瓜黑星病菌

2012-08-01 15:08 来源:省植保植检站 作者:植保植检站 【字体:

黄瓜黑星病菌

【学名】Cladosporium cucumerinum Ell.Et Arthur

【英文名】Cucumber scab

【分类地位】子囊菌门Ascomycota; 盘菌亚门Pezizomycotina; 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 球腔菌科sphaerellaceae; 有丝分裂真菌球腔菌科mitosporic Mycosphaerellaceae; 枝孢属Cladosporium

【我国分布】河北、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山东、吉林、黑龙江、天津等省市区。

【寄主范围及危害特点】黄瓜、甜瓜、西葫芦、冬瓜、南瓜、西瓜等葫芦科作物。

该病为黄瓜的世界性大病害,在露地和棚室中都可流行。在温室和塑料大棚中病株率可达90%以上,减产70%以上,病瓜受损变形,失去商品价值。

【症状特点】 此病全生育期都可发生,主要危害生长点、嫩茎、叶片及幼瓜。幼嫩时期发病,多形成秃头苗。幼叶染病,初出现水浸状污绿色斑点,后扩大为褐色或墨褐色病斑,易破裂穿孔。叶片染病,形成浅黄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易破裂穿孔,病叶多皱缩。嫩茎染病,在茎上产生小型长梭形黄褐色凹陷病斑,易龟裂。幼瓜染病,在病部形成凹陷斑,以后病部停止生长致瓜条畸形,后期多在病部形成疮痂,或龟裂或形成孔洞,病部常产生流胶,后期变成琥珀色,湿度高时病部表面产生绿褐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形态特性】 病菌菌丝白色至灰色,具分隔。分生孢子梗细长,丛生,褐色或淡褐色,形成合轴分枝,大小160~520μm×4~5.5μm。分生孢子近梭形至长梭形,串生,具0~2个隔膜,淡褐色,单胞,分生孢子大小10.5~19.5μm×4~5μm:双胞大小18~26.5μm×4.5~5.5μm

【发病条件与传播途径】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丛随病残体越冬。带菌种子也可引起发病。该病属低温、耐弱光、高湿病害。病菌生长发育温度2~35℃,适宜温度20~22℃。病菌主要从表皮直接穿透,或从气孔、伤口侵入,在相对湿度93%以上,日均温15~30℃之间较易产生分生孢子,相对湿度100%产孢最多,分生孢子在5~30℃均可萌发,适宜温度15~25℃并要求有水滴和营养。当田间最低温度10℃以上,较长时间相对湿度高于90%,植株叶面结露,该病发生严重。在寄主作物生长期雨水多、雨量大、温度低有利发病。设施内低温高湿,植株郁闭,或连续雨雪天多发病较重。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和害虫在田间传播,形成再侵染。远距离通过带菌种子进行传播。黄瓜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一般认为,寄主对病菌的抗性是病菌侵染抗病品种后激发了细胞壁木质素和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的合成与沉积,进而在细胞壁外层形成一层防护性屏障,即寄主细胞壁的修饰。

【检测方法】 田间采取目测调查判断,室内采用冰冻滤纸法检验种子是否带菌。

【检疫措施与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严禁在病区繁种和调种  从可疑疫情发生区调运种子必须严格按照检疫程序实施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

2、选用抗病品种  病害重发生或常发生地区,选用相对较抗病或耐病品种;

3、选用无病种苗和进行种子处理  新种子可用50℃温水浸种30分钟后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却,再催芽播种。或选用多菌灵、加瑞农等药剂浸种30分钟后催芽播种。干种子可用种子重量0.3%的多菌灵或加瑞农拌种;

4、实行与非瓜类作物2~3年轮作  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膜下暗灌浇水技术。设施内发现病株后适当控制浇水和增加通风,降低空气湿度,缩短植结露时间。露地栽培,雨季及时排水。结瓜期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

5、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施用对口药剂进行防治。设施内最好采用常温烟雾施药技术进行防治;

6、清洁田园    作物拉秧后彻底清洁田园,植株残体集中堆沤处理。

 

 

【我要纠错】【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