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查询 > 植保技术

柑橘黄龙病菌

2012-07-03 10:07 来源:省植保植检站 作者:植保植检站 【字体:

柑橘黄龙病菌

【学名】  Candidatus liberobacter asiaticus和Candidatus liberobacter africanus

【英文名】  Huanglongbing

【分类地位】  此菌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归属变型菌纲  亚纲分科地位尚未确定的韧皮部杆菌属。

据近期报道,在巴西引起柑橘黄龙病的病原为Candidatus liberobacter americanus。

【我省分布】怀化市、永州市。

【寄主范围与危害特点】  此菌可以侵染芸香科柑橘属和金柑属植物,引发症状。在田间未见枳发病,仅枳橙发病。通过菟丝子,此菌可以侵染长春花。在自然界,芸香科蚝壳刺属和木苹果属植物可能受此菌侵染,九里香属植物常见着生大量传播柑橘黄龙病的柑橘木虱,但其体内未见病原菌。

柑橘属的宽皮柑橘、甜橙、柚、柠檬、来檬、香橼、葡萄柚和酸橙的实生植株或嫁接植株均受为害。病害引起叶片黄化,早落,再发的梢短、叶小;病树不长新根,有的根部腐烂,大量枝条枯死;果实早落,或果小、畸形、味淡,失去商品价值。病树加压注射四环素后,可以恢复正常生长、结果,但1~2年后病害复发,治疗措施不宜推广应用,目前,病树无法治愈。

【典型症状】  开始发病时,部分大枝的新梢叶片黄化,呈现“黄梢”症状。夏、秋梢期开始发病的,“黄梢”数量少,常出现在树冠顶部;春梢期开始发病的,“黄梢”数量多,出现在树冠顶部,亦出现在树冠的其他部位。从部分大枝发病扩展到全株发病,一般经历1~2年。病枝容易落叶,从病枝萌发的新梢短,叶小、黄化。

叶片黄化大体有三种类型:(1)均匀黄化。嫩叶不转绿而呈现均匀黄化。蕉柑和桠柑夏秋梢期开始发病的较多出现这种症状。(2)斑驳型黄化。叶片转绿后从叶片基部和叶脉附近开始黄化,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最后可以全叶黄化。植株开始发病时,大多呈现这种症状,春梢期开始发病的,几乎全部呈现这种症状。从病枝上萌发的新梢生长较强的,亦呈现这种症状。(3)缺素状黄化。叶脉附近绿色,而叶肉黄化,类似缺锌、缺锰症状。这种症状在植株开始发病时极少出现,而在病枝萌发的新梢上较多出现。在上述3种黄化类型中,叶片的斑驳型黄化最具有特征性。

此外,病叶较健叶厚,摸之有革质感,在枝上着生较直立,有的叶脉肿突,局部木栓化开裂。病树开花早,花多,畸形花比例大,落花落果严重。病树果实小,有的畸形呈斜肩状,着色时黄绿不均匀,福橘、桠柑、温州蜜柑等宽皮柑橘常在果蒂附近先着色,而其余部分青绿色,成“红鼻果”。病树极少长新根,老根容易从细根开始腐烂。在栽培管理粗放的果园,病树有大量枯枝。病树可以长期存活。

一般,枝叶症状最先出现;有时,果实症状先出现,翌年呈现枝叶症状。

【病原形态与生物学特性】  超薄切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菌体呈圆形、长圆形和短杆状。圆形、长圆形菌体大小50~600nmX170~1 600nm,短杆状菌体长1000~4000nm,平均约2000nm。细胞壁厚20~25nm,细胞壁外层不平整。

此菌寄生限于寄主植物韧皮部,系统侵染,但分布不均匀,尚无法分离培养。在非洲,柑橘黄龙病的病原菌Candidatus liberobacter africanus对热敏感,常在较为冷凉的气候(20~25℃)条件下引起症状,在较高温度(27—30℃)条件下不显症状;而亚洲的病原菌Candidatus liberobacter asiaticus则耐高温,在较高温度(35℃)条件下也可以引起症状。此菌对四环素敏感,对土霉素也敏感。

【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  此菌通过带病的苗木、接穗和柑橘木虱传播。种子不传病。柑橘木虱的若虫和成虫从病株吸食病原菌后,在其体内繁殖,终生带菌,不通过卵传递。在亚洲传播柑橘黄龙病的柑橘木虱为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在非洲为Trioza erytreae Del Guercio。实验证明, D.citri亦可以传播非洲的柑橘黄龙病病原菌,T.erytreae亦可以传播亚洲的病原菌。

柑橘黄龙病为害柑橘所有种类(品种)的实生植株和嫁接植株,其发病的条件:(1)果园生态环境方面,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温度偏低,没有柑橘木虱分布,即使有少量病株,亦不会蔓延而致柑橘黄龙病大发生;在较高山岭的山沟果园,比较遮荫不利柑橘木虱生存,亦无柑橘黄龙病大发生。(2)栽培管理方面,管理粗放的果园少喷杀虫剂,柑橘木虱多,加速柑橘黄龙病蔓延。(3)病源数量方面,病株率高的果园及其相邻果园内,在未能严格防除柑橘木虱的情况下,病害蔓延迅速。病株是病源,由于病树落叶后经常萌发新梢,有利于柑橘木虱大量繁殖,加速了病害蔓延。

【检测方法】  叶片的斑驳型黄化症状具有特征性,它在不同品种的寄主植物和植株发病的不同阶段,一般都有出现,可以用作田间诊断柑橘黄龙病的主要依据。如果这种症状不清晰,可以重剪病枝,促发比较强壮的新梢,以利斑驳型黄化症状显现。“红鼻果”是在福橘、桠柑和温州蜜柑等寄主植物上的常见症状,由于脚腐病等其他原因可以引起相似症状,因此根据“红鼻果”诊断柑橘黄龙病,需要慎重。

在依据症状无法确诊的情况下,可采用下述方法检测。

(1)嫁接传染性和对青霉素敏感性测定。黄龙病病原细菌通过嫁接传播,对四环素、青霉素敏感。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或2月下旬至4月下旬,从可疑病株采接穗,分为两组,分别用清水和1000mg/kg盐酸青霉素浸泡2h,用清水冲洗。取芽嫁接于桠柑或甜橙苗木主干中下部,每株嫁接2~3个芽,每处理嫁接20株,试验在产区防虫网室内进行。如果可疑病株是柑橘黄龙病病株,在嫁接接种后1年内,接穗用清水浸泡后嫁接接种的苗木大部分发病,而用青霉素液浸泡的不发病或个别苗木发病。

(2)应用分子生物学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检测。采可疑病树已显症状的枝、叶、果,应用PCR检测,可以在短期内得到结果。

【检疫措施与防治方法】

1.严格实施植物检疫,防止疫区苗木进入非疫区

2.建立无病母本园和无病苗圃,培育无病苗木

(1)选择园、圃地址。无病母本园和无病苗圃的地点可以选在没有柑橘木虱发生的非疫区;如在疫区,母本园可设在防虫网室内,苗圃与已有果园相距1km以上。

(2)培育无病苗木。培育无病苗木必须使用无病接穗,可通过下述方法获得。

①茎尖嫁接脱毒。一般在健树采集嫩梢用常规方法育成茎尖嫁接苗,经在隔离条件下观察1年后,不发病者用作母本苗。

②热处理消毒。a.间歇热处理。在无病或轻病果园成年健树上采集接穗,在47℃热水中浸泡10min,取出后隔24h再同样处理,共处理3次后用于繁殖母本苗。b.湿热空气处理。从无病或轻病果园成年健树采集接穗嫁接成苗,在49℃湿热空气中处理50min,用作母本苗。

(3)四环素处理消毒。从无病或轻病果园成年健树上采集接穗,用1 000单位/ml盐酸四环素浸泡2h,用清水冲洗后,用于繁殖生产用苗或母本苗。

3.选择新果园建园地点  建立新果园的地点要与病果园尽量隔离。重病区要在整片植株清除后重新种植。

4.严格防除传病媒介——柑橘木虱  每次新梢萌动后喷布杀虫剂1~2次,防治效果以有机磷最好。

5.及时挖除病株  可在春梢老化后和采果前普查发病情况各一次,发现病株及时挖除。

【我要纠错】【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