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查询 > 植保技术

瓜类果斑病菌

2012-07-03 10:07 来源:省植保植检站 作者:植保植检站 【字体:

瓜类果斑病菌

【学名】  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Schaad)Willems et al.,燕麦噬酸菌西瓜亚种

【异名】  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subsp.citrulli Schaad

【英文名】  Bacterial fruit blotch of watermelon (BFB)

【分类地位】  病菌属于原核生物界的薄壁菌门,假单胞菌科,噬酸菌属(Acidovorax)。

【我省分布】邵阳市。

【寄主范围及危害特点】

1.寄主范围  除西瓜(Citrulluslanatus)外,还能侵染甜瓜、厚皮甜瓜(Cucuumis melo var.cantalupensis,包括哈密瓜,伽师瓜)、南瓜(cucurbita pepo)、黄瓜(Cucumis sativus L.)、西葫芦(CuCurbita pepo)、蜜瓜(Cucuumis melo var..inodorus)和苦瓜等。

2.危害情况  1965年Webb和Goth首先报道西瓜果斑病的发生。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后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发现,1989年蔓延至南卡罗来纳、印第安那等州以及关岛、提尼安岛(Tinian)等地区的9个州,使当年的西瓜产量损失50%~90%。数千公顷的西瓜受到影响,80%的西瓜不能上市销售,在美国被认为是西瓜上的毁灭性病害。1994西瓜果斑病大发生时,美国的许多种子公司都暂停了种子销售。1998年以来,在新疆的阿勒泰地区哈密瓜每年都有发病,减产46%以上,病重的田块,商品瓜率仅有1/3。

【典型症状】  西瓜在子叶、真叶和果实上均可受感染而发病。幼苗期,子叶张开时感染此病后,病斑为暗棕色,且沿主脉逐渐发展为黑褐色坏死斑,随后侵染真叶,病斑在幼真叶上很小,暗棕色,周围有黄色晕圈,通常沿叶脉发展。开花后14~21d的果实容易感染。果实上症状随西瓜品种不同而异。典型的病症是在西瓜果实朝上的表皮,首先出现直径仅几毫米的水渍状小斑点,随后扩大成为不规则的较大的橄榄色水渍状斑块,病斑边缘不规则,颜色加深,并不断扩展,7~10d内便布满除接触地面部分的整个果面。发病初期病变只局限在果皮,果肉组织仍然正常,但将严重影响西瓜的商品价值。早期形成的病斑老化后表皮龟裂,常溢出黏稠、透明的琥珀色菌脓,果实很快腐烂。茎叶柄和根部通常不受此病菌侵染。

厚皮甜瓜感病:该病菌可侵染子叶、真叶和果实,引起叶枯和瓜腐,茎、叶柄、根很少受侵染。叶片上的症状与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在黄瓜叶片上的症状基本相似,但叶脉也可侵染,并沿叶脉蔓延。子叶发病时病斑暗褐色,沿主脉逐渐发展为黑褐色坏死斑。真叶上病斑呈圆形或多角形,暗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通常沿叶脉发展。田间湿度大时病斑背面可溢出白色菌脓,叶基沿叶脉可见水浸状斑点。在果实朝上的表皮,首先出现水浸状墨绿色小斑点,逐渐变褐,稍凹陷。发病初期病变只局限在果皮,果肉组织仍然正常,但已严重影响瓜的商品价值。有的具水浸状晕圈,斑点通常不扩大;有的品种病菌侵入果肉组织造成水浸状、褐腐或木栓化;有的品种病斑只局限于表皮,中后期条件适宜时,病菌常随同腐生菌蔓延到果肉,使果肉腐烂。病斑老化后表皮龟裂,常常溢出黏稠、透明的琥珀色菌脓。真叶上的症状类似霜霉病,病斑受叶脉限制呈深褐色水浸状角斑,在高湿条件下可见病原细菌分泌出的乳白色菌浓的痕迹。

病原菌回接在哈密瓜和西瓜叶片上第3天出现症状,第10天症状表现为叶部病斑圆形至多角形、水浸状、灰白色、后期中间变薄,可以脱落穿孑L。病斑背面常有细菌脓溢出,干后变一薄层。甜瓜和西瓜的果实上病斑初为水浸状斑、圆形或卵圆形,渐渐扩大,稍凹陷,绿褐色,有时数个病斑融合成大斑,色加深呈褐色至黑褐色。

【病原形态与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病原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菌体短杆状,大小为0.2~0.8 m × 1.0~5.0m,极生单根鞭毛。在金氏B和NA培养基上形成奶白色、不透明、突起的菌落。菌落圆形光滑,略有扇形扩展的边缘,中央突起,质地均匀。不产生色素及荧光,属rRNA组工。在YDC培养基上,菌落圆形、突起、黄褐色,在30℃下培养5d直径可达3~4mm。在KB培养基上,生长很慢,2d内只见到很少的菌落,菌落不产生荧光、圆形、半透明、光滑、微突起,在30℃下培养5d直径可达2~3mm。

2,病原生物学  病原菌不水解明胶,脂酶、氧化酶和2—酮葡萄糖酸试验为阳性,好气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生长适温28℃,在4~41℃间均能生长,能水解吐温一80。能够利用丙氨酸、L—阿拉伯糖、己醇、果糖、甘油、葡萄糖、羟甲基纤维素、D—羟基丁酸盐、半乳糖、L—亮氨酸、海藻糖作为碳源;不能利用蔗糖、丙二酸、乳糖、山梨醇。DNA(G+C)mol%为66±1%。Schaad等分离鉴定的西瓜果斑病菌在烟草上无过敏反应,但是,在佛罗里达州、印第安纳州及特拉华州分离的西瓜果斑病菌在烟草上有过敏反应,而其他性状基本一致。用Spel酶切总DNA进行脉冲凝胶电泳和脂肪酸甲基酯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燕麦噬酸菌西瓜亚种内存在小种的分化、可分为I组和Ⅱ组。工组包括了1989—1994年在佛罗里达州以及其他地方引起典型的西瓜果斑病症状的菌种。Ⅱ组包括那些从糙皮甜瓜、西瓜、南瓜上分离的菌种及1965年在美国分离得到的模式菌种。

【发病条件与传播途径】

1.发病条件  在适宜种植西瓜和甜瓜的环境下,均可能受到感染而发病。高温、高湿环境易发病,特别是炎热季节伴之暴风雨的条件下,有利于病菌的繁殖与传播,病害发生重,更有利于病害的流行。用带菌种子播种育出的幼苗,大多发病;瓜叶发病后,幼瓜就会受到感染而发病。

2.传播途径  西瓜果斑病菌主要在种子和土壤表面的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田间的自生瓜苗、野生南瓜等也是该病菌的宿主及初侵染源。病菌主要通过伤口和气孔侵染。病害的远距离传播靠带菌种子,种子表面和种胚均可带菌。带菌种子萌发后病菌即侵染子叶,引起幼苗发病。病斑上的菌脓借雨水、风、昆虫及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形成多次再侵染。田间病残体翻人土中分解腐烂后,细菌随即死亡。

【检测方法】

1.现场取样  从瓜类种子(西瓜或甜瓜种子)中随机抽样,每份样品为500g左右,最低不少于300g。做好标记备用。

2.种植观察  将待测的瓜类种子种植于温室或实验室内的育苗钵(纸杯或塑料杯)中,每一育苗钵中种植2粒种子,每份种子样品种植3000粒左右,最低不少于1000粒种子,生长环境温度为25~35℃,相对湿度≥70%,种子出苗后20d内观察幼苗发病情况。统计发病率,并采集可疑病叶作病原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或直接进行PCR鉴定。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在幼苗期的主要症状为:子叶初生水浸状、近圆形暗绿色的凹陷病斑,后干枯呈褐色。真叶初为水浸状、浓绿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为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黄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在病斑背面分泌出白色黏液状菌脓,干燥后为白色菌胶质。

3,种子中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分别称取待测瓜类种子样品各100g,分装于干净纸袋中,做好标记,供检测用。将供试样品置于0.1%升汞溶液中表面消毒30~80s(也可用含有效氯1%的次氯酸钠溶液表面消毒2~4min),用无菌水分别清洗3次,然后将种子移至无菌的小型电动粉碎机中,破碎种子,将处理好的种子装入一灭菌的广口瓶中,在瓶中加入200m1灭菌的pH7.2的0.1M磷酸钠缓冲液,混匀,30min后用该浸出液在事先制备好的金氏B平皿培养基上划线,每一样品做2个皿,然后将这些皿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

4.病叶中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用灭菌剪刀剪取病叶上的病斑,置于含有效氯1%的次氯酸钠溶液中表面消毒40~60s,用无菌水分别清洗3次,然后将其移至一灭菌的培养皿中,加5~10滴无菌水,用灭菌玻棒将病斑研碎,使病组织液溶于无菌水中。用灭菌的移植环蘸取该液,在金氏B平皿培养基上划线,每一处理做2个皿,然后将这些皿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

5.选择性培养基培养观察  将40℃培养下生长的供试菌株,在BFB—08或EBB等选择性培养基所制备的平皿培养基上划线,每一处理做2个皿,然后将这些皿置于4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BFB08培养基配方是:氯化钠5g,(NH4)3P041g,K2HP041g,MgS04·7H200.2g,酚红0.01g,甲基紫0.01g,小檗碱(2mg/mL)0.2mL,蒸馏水1000mL。将上述药品先溶于蒸馏水中,用1N氢氧化钠调节pH至7.2~7.4,然后振荡加入羧甲基纤维素26g,琼脂粉5g。A.a.c在该培养基上产生红褐色、凹陷、光滑的菌落。

EBB培养基:NH4P041g,KCl0.2g,MgS04·7H200.2g,酵母浸出汁0.3g,硼酸0.5g,16g,溴甲酚紫0.6mL(15mg/mL),亮甲酚蓝R1mL(10mg/mL),无水乙醇10mL,放线菌酮0.2g,蒸馏水1000mL。A.a.c在该培养基上产生淡蓝色、光滑菌落。

6.致病性测定  将培养48h左右的待测菌株,配成107~108CFU/mL的细菌悬浮液,用针刺法接种在预先培育的、具2~3片真叶的健康西瓜或甜瓜幼苗上,每一菌株接种3~5株,用无菌水做对照。接种后,使植株生长环境温度为25~35℃,相对湿度≥70%(可用塑料袋罩住植株保湿24h),接种后第3d时开始观察发病情况。若观察到发病症状,可将发病植株进行分离鉴定或做PCR鉴定。也可用西瓜果斑病菌接种番茄茎的皮层,在接种点的上部和下部几毫米处有变色的症状,但不同于被Pseudomo—nas solanacearum引起的外部水浸状或萎焉症状。

7.病原菌PCR法鉴定  分别从病叶或分离培养的细菌菌株中提取核酸,进行PCR鉴定。甜瓜种子用Aacf2/Aacr2作为引物可以扩增出特异性的片段。

【检疫措施与防治方法】  西瓜果斑病目前仅在国内局部地区发生,各有关省区已经把这一病害列入官方控制之下,要求实施检疫并加强防治。该病害也是我国限制入境的危险性有害生物之一。

1.加强检疫  在国内调种引种前,应该尽量到产地作实地考察,尤其在发病适期,对繁种田块作产地检疫并加强西瓜等葫芦科作物种子的检疫,杜绝带菌种子进入和传播蔓延。在田间,可根据西瓜果斑病的症状特点结合细菌溢脓的观察,初步确定细菌性病害。但西瓜果斑病的症状易与黄瓜角斑病混淆,必须进行病原分离鉴定。从病叶和病果上的新鲜病斑边缘切取部分组织,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病原细菌,从种子中分离,确定种子是否带菌。

2.采用无病种子  无病田繁种,从健康植株的健康果实上采种。从苗期开始发现病株立即带土摘除,移至田外烧毁。种苗生产过程中避免病菌污染,生产的种子应进行种子带菌率测定。目前较可行的测定法为试种法。

3.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也是预防种子传病的可行措施。实验证实,采种时种子与果汁、果肉一同发酵24~48h后,随即以1%的盐酸浸渍种子5min,或以1%次氯酸钙(CaOCl2)浸渍15min,立即用清水洗净、风干,都可以有效去除种子表面携带的病菌,大幅度降低田间发病率,对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

4.采取合理的田间管理方式  实行秋季深翻地,将病残体、野生寄主及病菌等翻人土壤深处或破坏其生存环境,降低菌源数量,减少侵染几率。设置通气道,厚皮甜瓜定植前,在定植穴行的正下方挖一条宽30cm、深40cm的沟,沟底铺15~20cm厚的稻草,覆土,增加根部透气性,保证植株健康,提高抗病能力,使瓜体均匀、粗壮、美观。整地时清除田间病株、病果、杂草及野生寄主植物体,以减少浸染来源,清除田间杂草,尤其是葫芦科杂草。消毒农事用具,杀灭病菌。采用滴灌或软管等管式灌溉,避免喷灌、顶灌等方式,以减少传播。由于喷灌会传播病菌且造成果实上积水,有利于病菌侵入感染。病害一旦出现后,应随时清除病苗和病果,以免遗留田间成为二次感染源。因病菌可从伤口侵入,不要在叶片露水未干的感染田块中工作,也不要把感染田中用过的工具拿到未感染田中使用。

5.轮作倒茬  与非葫芦科植物轮作,年限越长,防效越好。

6.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据美国的研究,西瓜不同晶系对本病的抗感性差异很大。在发病较重的地区应换掉原来的感病品种,改种抗病品种,如三倍体较二倍体抗病、皮色深绿的较浅的抗病。在我国新红宝品种感病程度较高。

7.药剂防治  田间出现病害,可用铜制剂、抗生素进行喷雾防治。应用可杀得等铜制剂时应注意对西瓜和甜瓜的药害,最好是先做好咨询、试验后再使用。抗生素可选用农用链霉素、四环素等药剂,在发病初期喷洒,根据天气及发病情况每7—10d喷1次药。

【我要纠错】【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