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查询 > 植保技术

《2019年全省水稻防病治虫保丰收工作方案》

2019-04-28 10:04 来源:湖南省植保植检站 作者: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字体:

湘农办植〔2019111

各市州农业农村局:

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2019年防病治虫保丰收行动方案》精神,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关键战役,努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切实保障我省粮食生产安全,结合《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意见》(湘农发〔2019〕67号)有关要求,我厅制定了《2019年全省水稻防病治虫保丰收工作方案》,现予印发。请各地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落实。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2019年4月24日



2019年全省水稻防病治虫保丰收工作方案


为科学、及时、有效地组织抓好全省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强化农业植保防灾减灾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全省水稻病虫发生趋势

据部、省专家会商预测,2019年我省水稻重大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二化螟偏重发生,部分稻区大发生;纹枯病偏重发生,局部稻区大发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稻瘟病、稻曲病偏重流行风险高;稻杆潜蝇危害呈加重发生态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局部稻区存在重发流行风险;水稻白叶枯病、穗腐病、稻蓟马、稻螟蛉、大螟等次要病虫在局部稻区发生呈上升态势。

二、防控目标与任务

总体目标: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达95%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力争达到2100万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1500万亩以上,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单个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病虫危害总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通过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分层次绿色防控示范推广应用,推进水稻田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杜绝违禁农药下稻田,不出现稻谷农残超标事件。

防治任务:全省水稻病虫防治面积预计达3.6亿亩次以上,其中二化螟7300万亩次,稻飞虱11000万亩次(含“治虱防矮”面积),稻纵卷叶螟6800万亩次,纹枯病6500万亩次,稻瘟病1300万亩次,稻曲病1100万亩次。

三、防控策略

2019年全省水稻重大病虫防控总体上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绿色控害,减药增效”的防控策略。全省各类型稻田以“四虫四病”即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秆潜蝇、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重点防治对象。对二化螟,全省分为三大类防控区,重点抓好一类防控区全程控制。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早稻上以怀化、邵阳和湘南、湘中部分地区为重点区域,及时有效抓好控防;中晚稻上全省全程均须抓好防控;尤其是8、9月份,还要适时抓好穗期病害预防。对稻瘟病,根据水稻品种抗感特性和气候条件,拓宽预防区域,特别是山丘区、老病区和镉低积累水稻品种替代种植区要重点关注。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以长沙、怀化、永州、郴州、邵阳、娄底、衡阳南部等地区为重点,在中晚稻上突出抓好防控。对稻秆潜蝇,防控以传统重发区和近年为害明显上升区域为主,重点抓好关键世代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各市州与相关县市区要加强信息沟通,开展联防联控。协调应用高效、低风险农药合理使用技术,控制病虫为害。推进绿色防控技术专业化服务,促进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水稻生产绿色安全高效。

四、技术措施

各地要按照加密病虫监测预警、加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全面推进绿色防控和科学用药、狠抓关键措施落实的要求,突出重大病虫、抓住重要时节、落实综合防控措施。一要根据病虫监测信息,强化精准施药,加强常用药剂防效和病虫抗药性监测,指导生产者科学选药、轮换用药、按量施药,避免盲目加大施用剂量、增加使用次数。二要按照《湖南省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科学用药推荐名录》(湘农办植〔2017〕100号),因地因时制宜,从推介品种中选择适合本地的高效、环保药剂,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与混配现用,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类型药剂,尤其不能单年度内重复使用同种药剂。稻虾、稻鱼、稻蟹等稻渔综合种养区域,禁用含阿维菌素、甲维盐、噻嗪酮、吡虫啉、醚菊酯、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丁硫克百威、氟虫腈及有机磷等药剂。三要普及种子处理技术,强化秧田期病虫害防治,尤其是要提高稻瘟病、恶苗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蓟马等的预防效果。四要注重施药技术,提高药剂防治效果。推广用量小、防效好的新型高效环境友好型农药品种,替代用量大、抗性强、防效差的老旧农药品种,推广高效节约型植保机械。

(一)二化螟

根据上年二化螟发生危害情况和水稻种植结构、气候等条件,将全省分为三大类防控区,分区施治。一类防控区(危险区)为:衡阳全市,株洲全市(炎陵除外),湘潭全市,娄底双峰县,邵阳邵东县、隆回县、邵阳县,郴州安仁县,永州祁阳县、东安县、常德汉寿、益阳赫山、沅江、岳阳平江等区域。一类防控区要自始至终抓好1-4代二化螟全程治理,特别是要全面实施冬后翻耕灭蛹,栽培冬季作物的稻田要采用性诱剂诱杀越冬代成虫,尤其是要在稻油、单双季稻混栽区实现全覆盖。同一作业区域内统一栽培类型、统一品种、统一播期、统一技术、统一防控。要根据情况,适时有效组织好大面积的化学防治。二类防控区(潜在危险区)为:长沙全市,邵阳、娄底、永州、郴州、株洲5个市除一类防控区外的其它县市区。要严密监控二化螟发生发展态势,在狠治一代压基数基础上,视虫情动态加强第二、三代应急防治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参照一类防控区防治技术方案实施。三类防控区(一般发生区)为:全省其它地区。此类区域按照常年常规办法防治二化螟。防治技术参见湘农业明电〔2019〕3号附件中的水稻二化螟综合防控技术方案。

(二)稻飞虱

1.保护利用天敌。推广保蛛治虫、稻鸭共生等生物防治和田埂种豆、种芝麻等生态调控配套技术措施,充分发挥天敌在前期的控虫作用。

2.灯光诱杀技术。应用新型内吸式或频振式杀虫灯,每盏灯控制面积约为30-40亩,天黑开灯、凌晨1点关灯(自动定时)。

3.药剂防治策略。防治早稻飞虱要在水稻孕穗前发挥天敌自然控制和植株补偿作用,减少用药,孕穗至抽穗前虫量达到每百丛1000头时,争取一次用药防治过关。中、晚稻飞虱提倡全生育期确保两次用药,发生量较大情况下合理安排第三次用药:第一次安排在分蘖期,当飞虱虫量达到百丛500头时施药;第二次安排在孕穗末期,用长持效期药剂“压前控后”,即“压四控五”防治措施;需安排第三次防治的,在穗期当百丛虫量常规稻为1000头、杂交稻1500头时用速效药剂防治。

药剂选择:早稻飞虱防治选用高含量的吡虫啉。中晚稻成虫量大时用噻虫嗪;第二次选用呋虫胺、吡蚜酮、三氟苯嘧啶,虫量较大时使用呋虫胺、吡蚜酮加烯啶虫胺;第三次用吡蚜酮与烯啶虫胺等速效药剂混用,也可单用三氟苯嘧啶。避免使用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嗪的低含量复配制剂。

(三)稻纵卷叶螟

推广田埂种豆、种芝麻等生态调控配套技术措施,充分发挥保蛛治虫、寄生性天敌的控虫作用。

化学药剂防治主要做好水稻中后期稻纵卷叶螟主害代的防治,注重保护功能叶片。大发生情况下,提倡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期施药,分蘖及圆秆拔节期每百丛有50个束尖,穗期亩平有幼虫10000条以上,均应列为重点防治对象田。防治药剂选用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高含量的甲维盐与阿维菌素等。

(四)稻秆潜蝇

加强农业防治,及时处理越冬虫源。冬季清除空闲田、田梗、水沟边杂草,以减少稻秆潜蝇的越冬寄主植物,降低越冬虫口基数。对空闲田进行及时翻耕,在化蛹初期结合春耕灌水,灭杀虫蛹,减少冬后基数。

强化秧田防治,将中晚稻作为防控重点,以控制穗期为害为关键,及时开展化学防治。以稻苗刚展出的“破叶株”为防控标识,秧田期被害株率1%以上、大田被害株率3%-5%时进行防治。选择药剂用毒死蜱(限于水稻分蘖期以前应用)或高含量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或甲维盐等喷雾防治。

(五)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1.推行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避免种植本地区近几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明显重发品种。

(2)推广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肥、钾肥、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等水稻健身栽培措施。

(3)适当加大播种量,合理密植,或预留备用苗,以备水稻分蘖期田间发病时“掰蘖补苗”之需。

2.加强监测

一是做好传毒介体白背飞虱发生量、带毒率的监测。按照病虫测报的要求,洪江、东安、醴陵、新邵四县市要认真监测白背飞虱消长动态,从5月上旬至6月底,每周从田间随机采集白背飞虱虫样(每次样品数不少于50头,用少许酒精浸泡),寄至湖南农大16教学楼植物保护学院检测带毒率,联系人李有志教授,电话13808477468,e-mail:786979505@qq.com。其它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可适时采样与送样检测。二是及时掌握早稻、早播一季稻白背飞虱迁入、发生情况,为中晚稻分类防治提供参考。

3.化学防治技术

怀化、永州、长沙、株洲、邵阳、郴州、衡阳南部地区为重点防控区域,需按照下述几步做好预防措施。其他地区要普及种子处理与秧田防治。

(1)拌种技术。在种子催芽露白后,用在水稻上取得正式登记拌种产品规范性拌种。选用高含量吡虫啉或噻虫嗪与咪鲜胺或戊唑醇的复配种衣剂或拌种剂拌种,或采用噻虫嗪、精甲霜灵的复配种衣剂同时预防多种水稻病虫。各地要注重选用高效拌种机械实施药剂拌种技术。

(2)“治虱防矮、虫病共治”的集成技术。主要技术路线是拌种+送稼药+本田初期施药(移栽后7-10天)。要合理选用农药,送稼药可采用吡虫啉与具有免疫激活作用的病毒抑制剂(如毒氟磷、香菇多糖、超敏蛋白等)现配混用,本田初期用吡蚜酮、吡虫啉或烯啶虫胺与具有免疫激活作用的病毒抑制剂等药剂,大发生情况下适当前移大田中晚稻飞虱防治时间。

4.适时采取应急补救措施

一是对发病秧田,要及时剔除病株。二是对大田分蘖期发病株,及时直接踩入泥中,然后从健丛中掰蘖补苗,同时要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早发。三是对发病特别严重的丘块,及时翻耕改种。

(六)稻瘟病、稻曲病、水稻纹枯病

1.强化农业防治措施。种植对稻瘟病、稻曲病抗性较好的品种,不得推广对稻瘟病、稻曲病严重感病的品种。加强肥水管理,避免过量和过迟施用氮肥,实行健身栽培,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普及推广种子处理技术,通过咪鲜胺、戊唑醇包衣或拌种,预防稻瘟病等病害。

2.加强监测预报。根据水稻品种抗感病特性及布局、地理环境、天气变化和水稻生育期,及时做好稻瘟病、稻曲病病害动态和流行趋势分析,及时发布预报警报,科学指导预防与防治。

3.适时选用对口药剂防治。

稻瘟病:采取分类防治。一是针对稻瘟病发生区域的感病品种,普遍采取分蘖期预防叶瘟和穗期预防穗瘟两重预防措施。二是对稻瘟病发生区域的较抗稻瘟病品种,视情况采取防治措施,当分蘖期田间出现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时实施药剂防治,破口抽穗期施药预防穗瘟。药剂选用高含量三环唑、嘧菌酯、稻瘟灵、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肟菌·戊唑醇以及四霉素。历年发病较轻的区域,可采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等生物制剂。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农药,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

稻曲病:遇适宜发病天气,及时施药预防。选择戊唑醇、苯甲·丙环唑等在稻孕穗末期开展预防,即在水稻破口抽穗前5-7天施药,必要时7天后第2次施药。选用持效期长、杀菌谱广、安全、低毒的杀菌剂防治。

纹枯病:第一次在水稻分蘖末期封行时优选高含量井·蜡芽或井冈霉素防治,第二次防治时期为病丛率在20%-30%时,选用苯甲·丙环唑、己唑醇、苯甲·嘧菌酯、嘧菌酯、氟环唑等药剂防治。

防治穗期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提倡一次用药同时兼治。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站在维护新中国成立70周年良好环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高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水稻重大病虫防控作为确保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纳入各级政府和病虫防治指挥机构的重要工作内容。要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粮食生产安全的有关要求,切实落实水稻病虫防控工作责任制,各级政府分管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农业农村部门主要领导是具体责任人,有关专家和农技人员是技术责任人,实行严格的责任目标考核,对因病虫危害造成严重减产的有关单位和个人予以严格责任追究。

(二)资金保障到位。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努力争取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从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粮食发展资金、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中安排经费用于支持水稻病虫害的防控,确保虫情会商、示范推广、宣传培训、病虫信息与防治技术进村入户和应急防治经费全面到位。及早动员社会力量,做好防控物资储备、调入计划和供应渠道建设,确保防控物资供应。

(三)抓好监测预警。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配齐植保工作人员,确保监测调查到位,及时开展病虫情会商,准确发布病虫预报、警报;按时启动和做好值班制度、周报制度与关键时期的日报制度,及时将有关信息逐级上报;充分利用电视预报、手机短信、固定电话语音提示、病虫情报公告版、病虫防治通知单等形式,千方百计提高病虫信息和防治技术入户率及时效性。

(四)规范农药使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根据新颁布的《农药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强化农药市场监管,加大查处假冒伪劣农药特别是 “全打药”的力度,加大对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用药监管,及时依法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维护农药市场秩序,确保防控病虫害用上“放心药”。全面禁止禁用农药下稻田。

(五)加强工作督导。各地要充分突出督导机制的运用,建立健全水稻病虫害防控工作督导制度,强化督促检查,不定期通报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坚持问题导向,督促各地针对存在问题立行立改,确保防控措施及时到位。省农业农村厅将采取日常联系与实地督导相结合的方式,督查指导各地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


下载:湘农办植〔2019〕111号.pdf

【我要纠错】【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