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4 | 来源: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 作者: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 【字体:大 中 小】 | ![]() |
湘农明电〔2025〕1号
各市州农业农村局:
水稻二化螟是国家一类农作物病虫害,也是危害我省水稻生产的第一大病虫害。受抗药性水平增加、机械高茬收割且秸秆禁烧、栽培制度复杂多样、气象条件适宜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二化螟在全省大部分粮食主产区域大发生,其危害范围、程度呈扩大和加重态势,去年的暖冬和干旱加重了这一趋势。为进一步抓好二化螟防控工作,推动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确保全年粮食稳产丰收,现就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清严峻形势。2024年,全省水稻二化螟累计发生面积5574万亩次,防治面积6920万亩次,分别比上年增加159万亩次和152万亩次,比前5年均值增加291万亩次和312万亩次;通过防治挽回稻谷损失120万吨,因二化螟危害造成实际损失14.5万吨,占稻谷损失的35.53%。据各地2024年冬前调查,全省二化螟有效虫源田面积达2805万亩,比上年增加69万亩,加权亩平虫量达10318头,比上年增加7.23%,比前5年均值增加42.01%。据有关专家2月上旬在衡南、浏阳、鼎城等26个重发县市区定点监测调查,二化螟亩平活虫量比上年增加15%-20%。经分析研判,2025年我省二化螟呈大发生态势,若防治不到位极可能暴发成灾,严重威胁粮食安全,防控形势极其严峻。
二、压紧压实防控责任。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之年。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做好植保防灾减灾工作,降低病虫危害损失,确保全年粮食稳产丰产,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抓好二化螟防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及时向党委、政府做好汇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要求,强化“政府主导、属地负责、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协调作用和组织优势,召开专题会议、下发专门文件,层层压实防控责任,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确保防控措施抓实抓细,全力打好二化螟防控攻坚战。
三、扎实做好监测预警。要认真做好二化螟冬后基数调查、发育进度调查、系统监测调查和大面积普查工作,扩大调查范围、加大调查频次,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及早做好虫情会商和发生趋势分析预测,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和防治警报。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拓宽病虫信息传递渠道,进一步提高病虫信息与植保技术进村入户率和时效性。要依法规范病虫信息发布,确保植保植检机构发布病虫情报的唯一合法性和权威性,严厉查处其它组织和个人行为擅自向社会发布农作物病虫害预报或者灾情信息的行为。密切关注并高效做好突发舆情的应急处理。
四、落实关键防控措施。要针对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组织等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二化螟综合防控技术培训,切实提高绿色防控意识和科学防治水平。在生产关键时期,要联合乡镇、村组干部,深入一线开展“面对面”、“一对一”技术指导,切实推动翻耕灌深水灭蛹、药剂拌种和带药移栽、低茬收割、同一作业区域内统一种植模式等关键防控措施落实落地,坚决遏制二化螟危害上升势头。同时,要充分利用《湖南省秸秆综合利用若干规定》有关政策,加强与环保部门沟通协作,推动科学有序焚烧措施落地,从源头上减少二化螟虫口基数。
五、强化资金统筹保障。要充分发挥中央和省级农业生产防灾减灾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支持力度,确保二化螟调查监测、虫情会商、示范推广、宣传培训、应急防控、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等重点工作顺利推进。二化螟重发县市区要从绿色高产高效行动资金、粮油规模主体单产提升资金、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等经费中列支一部分用于二化螟防控工作,重点对翻耕灌深水灭蛹、昆虫性信息素干扰与诱控、低茬收割等措施予以适当补贴,确保关键防控措施落地。
六、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在二化螟防控关键节点,省农业农村厅将组派4个技术指导组(详见附件2),采取日常联系和现场调研相结合形式,对二化螟重发区开展指导服务,帮助解决防控难题。省级27个早稻集中育秧技术指导组要结合工作,督促翻耕灌深水灭蛹措施落实到位。各地也要对标对表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同时,要加强对专业化服务组织用药的指导与监管,加大对假冒伪劣农药,特别是违规“全打药”的查处力度。对防控工作中责任压实不力、关键措施落实不力或因监测预警不到位错过防治时机等原因造成严重损失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查问责。
附件:1.2025年水稻二化螟综合防控技术方案
2.省农业农村厅二化螟防控技术指导组名单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2月13日
附件1
2025年水稻二化螟综合防控技术方案
为切实抓好二化螟大面积防控,推进病虫防控减损,制定本方案。
一、发生趋势
据专家会商分析,预测2025年全省二化螟总体大发生,全年发生面积预计达5800万亩次。
二、防治策略
坚持分区综合治理。根据二化螟上年发生危害情况、冬前调查基数、水稻种植布局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将全省分为三大类防控区,重点治理一类防控区,兼顾二、三类防控区。加强虫情监测,以春季翻耕灌深水灭蛹、药剂拌种、同一作业区域内统一种植模式、低茬收割等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综合运用性信息素干扰与诱控、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实施高效治理,确保水稻生产、稻米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
1.一类防控区(重发区)
衡阳、湘潭全市,株洲、邵阳、郴州、永州、长沙、常德、益阳、岳阳、娄底大部分粮食主产区域。一类防控区要抓好1-4代二化螟全程治理,代代严防,大面积推进春季翻耕灌深水灭蛹、药剂拌种和带药移栽、秋季低茬收割,在省级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稻油混栽、单双季稻混栽区实现性信息素干扰与诱控全覆盖。同一作业区域内统一种植模式、统一品种、统一播期、统一栽培技术、统一防控。2025年省级继续重点支持宁乡、望城、浏阳、衡阳、衡南、衡山、衡东、祁东、耒阳、常宁、醴陵、渌口、攸县、茶陵、湘乡、湘潭、邵东、邵阳、隆回、新宁、洞口、武冈、新邵、岳阳、平江、华容、湘阴、汨罗、鼎城、桃源、汉寿、安乡、临澧、赫山、资阳、桃江、沅江、零陵、东安、祁阳、永兴、安仁、资兴、宁远、冷水滩、双峰、新化、涟源等48个县市区开展二化螟绿色防控,主要引导实施春季翻耕灌深水灭蛹、秋季低茬收割、应用昆虫信息素干扰与诱控技术。其中昆虫信息素干扰与诱控技术产品要确保在4月10日前全部布设到位。适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化学防治。
2.二类防控区(潜在危险区)
长沙、邵阳、娄底、永州、郴州、株洲、常德、益阳、岳阳9市除一类防控区外的其它县市区,以及怀化市的溆浦、沅陵、辰溪、洪江、靖州等县市。二类防控区要严密监控二化螟发生动态,在狠治一代压低基数的基础上,视虫情动态开展二、三、四代应急防治,虫情基数上升、数量大时要参照一类防控区防治技术方案实施。
3.三类防控区(一般发生区)
怀化市除二类防控区外的其它县市区,以及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地区。按照常年常规措施防治。
三、技术措施
(一)农业防治
优化种植区域布局,在同一作业区域内全面落实“五个统一”。一是统一种植模式。要求集中连片种植,避免插花种植,减少二化螟桥梁田。二是统一品种。选择适宜的抗(耐)病虫优质品种。三是统一播期。因地制宜适期播种,特别是中稻区要根据当地生产实际,适当推迟播种期,可选在5月中旬及以后播种,减少二化螟落卵量。四是统一栽培技术。要统一栽培管理,提倡集中育供秧,做好带药下田,减轻大田防治压力。提倡中晚稻低茬收割,收获时将稻桩留茬控制在10cm以下。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开展秸秆粉碎,减少越冬虫量。五是统一深水灭蛹。要充分利用二化螟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抢在越冬代二化螟化蛹盛期(一般在3月底至4月上中旬,各地根据本地二化螟发育进度确定具体时期),及时将冬闲田、绿肥田等有效虫源田深耕耙平,灌10厘米深水(低茬收割或粉碎稻桩的稻田,也可直接灌深水,淹没稻桩),浸没稻桩7-10天,配合放鸭灭虫,尽量压低二化螟虫源基数。
(二)昆虫性信息素干扰与诱控
大力推广应用二化螟性信息素干扰与诱控技术。越冬代二化螟始蛾期,集中连片放置性信息素,干扰交配或群集诱杀。一是干扰交配。采用高剂量性信息素智能喷施装置,每3-5亩设置1套,傍晚至日出每隔10分钟喷施1次。在田间每亩设置2杆袋状迷向散发器,每杆呈分散状固定3袋,散发器高度距地面1-1.2米,支撑杆间距15-17米。二是群集诱杀。采用持效期3个月以上的挥散芯(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每亩放置1套,田间均匀放置。水稻分蘖期,诱芯高于地面高度5 0厘米;水稻穗期,诱芯位置宜高于稻株顶端15-30厘米。未翻耕的板田、栽培冬季作物的油菜与蔬菜田,是重要有效虫源田,也要同时应用性信息素诱控技术。各地要有效整合现有设备资源,并新购一批昆虫信息素诱控产品,进一步扩大应用面积规模,有效压低虫口基数,降低化学防治难度。
(三)生物防治
人工释放赤眼蜂。在稻田二化螟蛾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或螟黄赤眼蜂,每代视虫情释放2-3次,间隔3-5天,每次放蜂量8000-10000头/亩,均匀放置5-8个点。蜂卡放置高度以分蘖期高于植株顶端5-20厘米、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10厘米为宜。可降解释放器(蜂球)则直接抛入田中。高温季节宜在傍晚放蜂。
(四)生态调控
田埂边保留功能植物,种植大豆、芝麻、波斯菊等显花作物,蓄养害虫天敌,发挥天敌控虫作用;二化螟对香根草敏感的地区在路边、沟边和机耕道旁种植香根草,丛间距3-5米,诱集螟虫成虫产卵,减少二化螟在水稻上的着卵量。
(五)科学用药
一是抓住关键节点。狠抓秧苗防治,大发生时分蘖期和穗期二化螟防治并重。一类防控区从第一代开始即多措并举大力压低基数,代代严防重治,盯紧看牢,要从全局高度特别重视四代防控,严防大面积暴发危害。二类防控区双季稻以第一、三代为重点,兼顾迟熟早稻第二代和晚稻第四代;中稻和再生稻以第一、二代为重点,视情况防治第三代。
二是搞准防治适期。在加强监测调查的基础上,坚持按防治指标适时用药。防治分蘖期二化螟,当枯鞘株率达3%或枯鞘丛率5%时用药;防治穗期二化螟,如上代亩平残留虫量500条以上,当代卵孵盛期与水稻破口期相吻合时(每亩卵块数达到50块),在卵孵始盛期至高峰期用药防治(氯虫苯甲酰胺、氟铃脲两类农药要提前到卵孵始盛期)。主害代防治争取大面积一次用药过关,一类防控区有几个蛾峰时,可按“压前峰控后峰”策略适当增加防治次数。
三是选好防治药剂。田间虫口基数较低时,优先选用阿维菌素(5%以上)、乙基多杀菌素、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80亿孢子/克以上)、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获得登记的生物药剂防治。化学农药要根据当地二化螟抗药性水平和药剂筛选结果选用高效、低风险药剂,开展轮换用药与交替用药。可选用甲氧虫酰肼、溴氰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以上)、阿维·甲氧虫酰肼、乙多·甲氧虫、氯虫苯甲酰胺(高抗性区域停用)等。世代重叠严重时建议增加氟铃脲等杀卵性较强的药剂。提倡合理添加农药助剂,提高农药利用率。
注意事项:穗期防治药液量常规药械防治亩平不少于30公斤,植保无人机防治亩平不少于1.5公斤(高温季节要适当加大用水量)。防治时田间要保留浅水层。施用阿维菌素、甲维盐、苏云金芽孢杆菌时,要避免在高温、强光照情况下用药。
附件2
省农业农村厅二化螟防控技术指导组名单
第一组:负责常德市、益阳市
组长:张政兵
组员:李耀明、李萌琪(联络员)
第二组:负责湘潭市、邵阳市、娄底市
组长:郑和斌
组员:陈秋芳、成成(联络员)
第三组:负责永州市、郴州市、衡阳市
组长:王勇
组员:尹丽(联络员)、雷振东
第四组:负责长沙市、株洲市、岳阳市
组长:李毅
组员:林宇丰、张曦(联络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