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期
茶陵县植保植检站 2025年09月12日

搞好晚稻后期期病虫防治 谨防二化螟、稻飞虱爆发成灾

一、发生情况

1、二化螟:第三代二化螟世代重叠,导致羽化期接续拉长,9月4-7日出现第一个蛾峰,单灯蛾量平均45只,最高峰日单灯蛾量55只。9-13日出现第二个蛾峰,单灯诱蛾量平均330只,最高峰9月11日达505只,目前蛾量还在持续高位徘徊,其相应的卵孵高峰期分别发生9月15日-17日、9月20日-24日。晚稻田间系统调查,蛾量1960只/亩,蛹量470只/亩,第三代幼虫残虫以3-5龄为主,平均亩有虫量1020条,高达9020条,发育进度极不整齐。从危害情况看,晚稻田间枯心蔸率平均为3%,高达9%。结合晚稻苗情、虫情来看,第四二化螟将为害水稻较长时间,且不利于防治,稍有不慎,会爆发成灾。为防止二化螟在晚稻后期造成水稻白穗、虫伤株、大面积倒伏,务必采取强力应对措施。

2、稻飞虱:预警系统数据显示,9月3-6日出现稻飞虱扑灯高峰,单灯虫量平均53只每晚,4日晚为最高峰日,高达78只,9月9-13日出现明显高峰,单灯虫量平均260只每晚,11日晚为最高峰日,虫量高达460只每晚,以褐飞虱为主,约占70%,预计低龄若虫在9月17-22日。田间系统调查:晚稻百蔸虫量平均为566只,高达1279头;百株卵量平均203粒,最高1030粒。随着北虱南迁,田间成虫、若虫、卵量还会急剧增长,如防控不力,将会出现“穿孔、冒顶”现象,造成大幅减产。

3、纹枯病:晚稻观测区9月10日调查,纹枯病病株率为3%,高19%,病蔸率为7%,高40%。

4、稻瘟病、稻曲病:由于菌源广泛存在,优质稻种植面积大,抗性差,穗期如遇降雨,警防发生流行。

二、防治意见

1、防治范围:所有晚稻、迟熟中稻。

2、防治对象:主攻第四代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兼防稻曲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螟。

3、防治时间:9月15—24日普治一次。发生严重的田块、防治不到位的田块需要及时补治。

4、防治药剂: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每亩用5%阿维菌素200毫升加10%甲维.茚虫威40毫升。稻飞虱:每亩用11%阿维.三氟苯嘧啶25毫升或20%呋虫胺120毫升或80%烯啶·吡蚜酮30克。纹枯病、稻曲病:每亩用30%苯甲·丙环唑20克或75%肟菌酯.戊唑醇10克或苯甲.嘧菌酯20毫升。稻瘟病:每亩用50%三环唑50毫升或苯甲.嘧菌酯30毫升或9%吡唑醚菌酯50毫升。根据需要选用以上药剂,每亩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

三、防治要求

药量水量兑足,喷雾均匀,避开高温强日照时段作业,以防作业人员中毒。药后田间保水3天,6小时内遇雨及时补治。飞防组织,严格按照飞防配药规程配药,兑足水量,调整飞防高度、速度,注意风向,避免漂移周边敏感作物引起药害。


公益提示:

1、积极参与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2、按照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方法剂量和安全间隔期等使用农药。

3、科学合理轮换用药,延缓病虫害抗药性产生。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